大家電廚電滯漲並非無緣無故 中產帶給小家電的機會遠遠大得多

Popo||評論

中國中產家庭的數量與日俱增,奧維雲網前不久發佈的《新中產高端家電消費趨勢白皮書》就有統計,年齡在25歲到60歲之間,家庭、個人年收入分別在50萬元和30萬元以上的中高層管理者。他們關注享受生活品質和文化品位,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推動者。

大家電廚電滯漲並非無緣無故 中產帶給小家電的機會遠遠大得多

中產是消費升級的推動者

很容易理解,有收入的保障,他們在購買家電的時候更可以隨心所欲。比如按照自己對審美的理解,比如按照自己對功能的偏好,也就是說以前可能是生產主導型的消費,即企業生產什麼,消費者就得接受什麼,但是未來隨著這部分中產家庭的崛起,他們的個性化消費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主流。

這種背景下,如何吸引這一部分消費群體的關注,讓他們成為產品的粉絲,成為家電廠商戰略的重中之重。而在這部分群體的反促下,家電產品、文化消費等與生活質量及審美相關的消費大幅提升,最終將改變中國產業結構及消費結構。

但是客觀說,對不同類別的廠商而言,可能面臨的機遇是大不一樣,比如大小家電的機會,則有天之地囊的差別。

大家電廚電滯漲並非無緣無故 中產帶給小家電的機會遠遠大得多

差別很大

首先,小家電會贏在小之上。

雖然中產家庭的數量劇增,白皮書的研究顯示,當前中產階層購買高端家電更看重個性化和定製化,注重品牌和品質,擁有高品質生活理念,50%的消費者選擇符合自己喜好的商品;40%選擇自己熟悉和信任的品牌,4%出於彰顯身份的選擇。超過70%的消費者選擇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獲取卓越的產品品質和體驗。

但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以家庭、個人年收入分別在50萬元和30萬元以上為分界線的標準仍舊不高,拋出房貸後所剩無幾,這也註定了很多家庭在對待大小家電上的態度上不一樣。潛意識裡會形成認知偏見,認為小家電的價格會更低(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而大家電能將就就將就。

其次,普及與不普及的差別。

很多家庭,基本已經備齊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這種大家電在短期內在形態上和功能上尚未出現兼容,也就是說單品的功能並沒有發生本質性改變,就這點上說消費者為改善生活質量而購買的動力並不強。

反而小家電則利用“顛覆消費者印象”,博取了不少機會。比如2017年火爆異常的洗碗機,又比如今年如火如荼的電蒸鍋。

它們成為市場的新寵,不僅對大家電,甚至對廚電也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成功搶佔大部分中產的消費,比如這兩年大家電和廚電都出現了滯漲,而不同品類的小家電則出現一浪高過一浪的上漲,這就是普及與不普及的機會差別。

大家電廚電滯漲並非無緣無故 中產帶給小家電的機會遠遠大得多

小家電的機會遠比其他家電機會大很大

最後,表現形式上小家電優勢明顯。

越是使用頻率高的產品,越容易激發消費者的共鳴。

家電產品也一樣,雖然在很多消費者的印象中,傳統家電留給大家的是笨重不能輕易把玩,但是現在的小家電正在打破消費者的認知。

除了手機外,很多小家電正在成為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剃鬚刀、吹風機、智能小音箱等等。它們雖然小,但卻是很多家庭經常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看到一個個小家電產品火了,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它們的使用頻率異常高,這才是打動消費者,讓他們心甘情願為之買單的理由。

所以在筆者看來,中產家庭雖然都是目標,但是就機會而言,小家電搶位成功的概率更大。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