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學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在EPC領域如何描繪?

混沌大學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在EPC領域如何描繪?

一週之前的6月16日,混沌年度大課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啟,相必很多創業的朋友、一想想著找機會創業的朋友,能去的去了,不能去的也看了直播。

混沌大學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在EPC領域如何描繪?

混沌大學創辦人李善友教授用整整兩天時間講解了他對商業世界增長的邏輯的理解,最核心的要點是:

1)一個企業面臨非連續性轉折期的時候,除非把原有心智模式的負責人換掉,否則公司沒有辦法重生。

2)如果整個行業遭遇極限點,行業裡面的任何公司或者個體的努力,無效。

3)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4)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實現第二曲線式的增長。

5)第二曲線和第一曲線連性質都不一樣,你如果硬是要擰做混搭,歷史上從來沒有成功過(所有PC端的IM向移動轉,全失敗了,只有直接生在移動端的微信,成功了)。

6)世界上有兩種人:固化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化型思維會限制你的發展,而成長型思維則會推動你不斷前進。

混沌大學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在EPC領域如何描繪?

混沌大學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在EPC領域如何描繪?

大家知道,工程總承包進入國內是在1984年,最早在石油、化工行業推行。

但,工程總承包在工程建設行業的推行,可以說是非常之緩慢,困難重重。

工程總承包之與工程建設行業,仍然可以說是全新的一種模式。因為,其背後的思維與傳統發包模式截然不同,而傳統模式的思維已固化太久,新的思維模式遠未生根。

很多轉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本質是面臨李善友教授所述的非連續性的挑戰,要跨越到第二曲線,才能實現再次的增長。

承載不同心智模式的建設模式,需要徹底抹除原有的心智模式。奉行漸變式、和諧式改革的企業要麼被甩下一條街,要麼最終失敗。

如果說工程總承包是傳統建築行業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對於工程總承包本身的發展,是否有其自身的幾條曲線呢?

在這裡,我大膽描繪一下工程總承包發展的三條非連續性曲線:

1)第一條曲線是傳統的粗放式、所謂的”整合“管理。此階段因市場不斷增長,參與方主要依靠”經營“手段去獲取訂單,依靠訂單去拼合社會資源。因市場規則的不明朗,膽大的總能賺到錢,拿到訂單總有辦法盈利,粗放式管理可以應對風險。

2)第二條曲線是規範化、標準化的管理。此階段市場競爭逐漸增強,企業已經有了通過規範化防控風險、通過標準化提升效率的內在動力。市場競爭逐漸演變為核心管理能力的競爭。

3)第三條曲線則是全移動的管理。這個階段,管理者的工作得到重構,一切信息跟隨人而流動,你的工作就是參與一個雲端的項目管理協作網絡,完全是另外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這個協作網絡,管理者成為項目和項目管理的中心。建築產品就像食品、生活用品一樣離用戶的距離越來越近。

需要注意的是:非連續性的每一條曲線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你如果硬是要擰做混搭,歷史上從來沒有成功過。

更好如果沒用,不如不同!

混沌大學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在EPC領域如何描繪?

黃細丁

工程總承包之家創始人,QQ:51817,微信號:w51817

一級建造師,PRINCE2實踐者級認證,IPMP C級認證,60億元蘭州水源地EPC總承包項目部經理助理。經歷十餘個EPC工程總承包項目,2002年的老黑客,“蘭州水源地EPC智能項目管理平臺”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導截流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技術負責人,喜歡用文藝的方式來寫專業的內容,熱衷工程建設、項目管理、IT的跨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