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在《中國建築史》一書中,梁思成寫道:“四川多處摩崖,則有雕西方阿彌陀淨土變相,以樓閣殿宇為背景者,如夾江縣千佛崖,大足縣北崖佛灣,樂山縣龍泓寺千佛崖皆其例也。”

大約漢代開始,夾江就成了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孔道,古道人潮熙攘,商賈往來不絕,他們出資請來工匠,在巖壁上開鑿出一龕龕精妙絕倫的佛像。如果說中國大地上那些由北向南、精美絕倫的石窟是佛祖走過的步步蓮花,夾江千佛崖,無疑是青衣江畔綻放的最迷人的一朵。

夾江風景如畫,依山傍水,被稱作"青衣絕佳處"。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被水孕育的夾江邊,有座著名的千佛巖。

千佛巖鑿於佛教興旺的盛唐時期,略早於樂山大佛。與樂山大佛有所不同的是,千佛巖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間自發鐫造的,因而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藝術形象更加多姿多彩。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盤踞此處的千佛巖山雄水秀,古蹟眾多,依山而建,臨江而鑿。摩崖造像162龕,大小佛像2400多尊,故有“千佛巖”之美譽,景區內還有我國第一個紙類專業博物館。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先來看一張千佛巖的前景圖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造像排列錯落有致,少則獨佔一窟,多則上百尊集於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優美,技藝精湛,姿態各異,絢麗多彩,尤以“淨土度”為佳;顯示了中國古代高超的石刻藝術水平。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線條豪邁的是唐代遺物,線條細膩的便是宋代雕塑。唐人崇尚激情,宋人尋求細膩,這在唐詩宋詞中多有體現。佛像小的高不足十公分,大的有三米之高,林林種種,千姿百態。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高處的佛像保留完好,還能依稀看見佛像身上的顏料;可矮處的佛像運氣就不同了,在文革中慘遭損壞,有的不見了頭,有的身子不全,總而言之,慘不忍睹。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最大的為彌勒像龕,佛高2.7米,造型優美,比例適度,姿態與樂山大佛相似。二脅侍菩薩服飾華美,衣紋流暢,肌肉豐碩,體積感很強。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阿彌陀佛端坐殿中,神態安詳。殿內外聚集著僧眾弟子。頂有飛天伎樂,翩翩起舞,一派歡樂景象。維摩變龕約一米見方,維摩身穿寬袖長衣,頭戴風帽,與文殊相對,空中飛天乘雲而來,旁立眾弟子。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走完兩裡左右的佛巖山道,便出了峽谷,眼前一片寬闊。遠處青衣江奔跑不息地流淌過來,遇一個不小的島子分為兩股水流,而後在峽谷會合。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峽谷旁,有諸葛丞相當年點兵南征的點將臺,離點將臺不遠有個天仙橋,跨過天仙橋,沿著盤山的石階攀緣,可上觀山亭。順著石階下到半山腰,有一個古老的寺廟,隋朝所建,明朝因大火被焚,明末在本來的石基上重建,因此還能看到隋唐作風的柱石。惋惜廟裡的佛像在文革中受到洗劫,不復存在。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千佛巖下,近黃昏後,夕陽無限好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歷史遺留下來的佛像均建於隋、唐時期,歷史題刻琳琅滿目,前後歷時數百年。千佛巖下的青衣江清清河水,泛舟於上,撐杆遠眺,山成了眉,水成了眼。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夾江一帶盛產斑竹,是造紙的好資料。千佛巖景區內,還有夾江手工造紙博物館,這是全國十大專業博物館之一,館藏豐富,圖文並茂,生動展示了夾江悠久的造紙歷史。

曾獲梁思成誇讚,據傳這座高2.7M的彌勒像龕是樂山大佛的藍本

你對這處地方感興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