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未裁員,實已降薪:經濟寒冬,一個計件工人收入驟然減半的故事

雖未裁員,實已降薪:經濟寒冬,一個計件工人收入驟然減半的故事

每次打共享專車,都會跟司機聊他上班是做什麼的,怎麼出來跑專車了?

昨晚遇到的司機是一個四五十歲的大叔,業餘時間,專車跑了四千多單了。

大叔的主業其實是在一個生產發動機活塞的企業裡做計件工人。

這個企業的工人沒有基本工資,都是計件工資,做多少活拿多少錢。

經濟好的時候,做多少活取決於自己的體力和時間,因為活很多,工人們都是兩班倒的。

那個時間,大叔每個月差不多可以拿到5000多元。

而現在,做多少活取決於老闆能接多少訂單以及老闆放給他們多少訂單。

也許你會納悶:老闆接到的訂單不是全給自己企業的工人嗎?

是的,確實全部給自己企業的工人,但不再像過去那樣一股腦的給他們了,而是分幾天慢慢給他們。

為什麼這樣做?

吊著這些工人的胃口,不能讓這些熟練工都走了。雖然食之無味,但棄之可惜。

工人都走了的話,那些流水線就都廢掉了。

老闆的固定資產投資就全費了,多年維護的上下游關係也就付諸東流了。

這個企業從800多人到現在只剩了600多人,兩年時間陸續走掉了200多人。

雖未裁員,實已降薪:經濟寒冬,一個計件工人收入驟然減半的故事

你可能會說,那就招人唄。哪有那麼簡單啊!給少了人家不來,給多了老闆虧了。

也有年輕人進來,但年輕人進來也不會安排到流水線上重要的崗位,單價低,數量少,每月到手的錢,根本留不住年輕人。

就是大叔這樣工作幾十年的熟練工,現在每個月也只有兩三千元。

根本不夠養家餬口的。

所以大家都在找時間再打一份工,這樣主業的精力都跟不上了。

雖未裁員,實已降薪:經濟寒冬,一個計件工人收入驟然減半的故事

經濟不好了,老闆難過,工人也難過,大家收入都少了,消費自然也就少了,一個人的消費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其他各行各樣的收入也自然減少了。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海嘯起於細浪之尖。

廣積糧、高築牆,勒緊褲腰帶準備共度時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