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有2億單身男女,是什麼原因導致單身者越來越多?

芊芊搭配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互聯網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習以為常的概念,我們每天幾乎尚未從床上甦醒的時候,就開始連上了我們的手機,然而就是這個人與人的交流比之前容易無數倍的市場上,中國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單身潮,結婚率銳減30%,單身人數高達2億,這到底是因為什麼?七夕來臨前夕,我們討論一下中國的“單身狗”問題。

一、日益暴漲的單身人群

在中國互聯網上,有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自稱自己是“單身狗”,每每到了情人節、520、七夕節這樣的愛情佳節的時候,往往是單身狗們受到傷害最多的時候,他們甚至為自己專門設置了一個節日“光棍節”(當然現在的雙十一,往往被大家認為是購物節,而不是普通的單身日)。

根據《重慶晨報》最近的報道,中國適婚人群中單身率已經接近40%,大城市更高。無獨有偶,單身潮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存在,據日本著名調查機構博報堂數據顯示,日本人的“終生未婚率”持續攀升,“超單身社會”和“單身大國”正在成為日本的新標籤。據《青年參考》報道:全球已經進入單身時代,英國結婚人數已跌至近150年來最低;法國每三戶人就有一戶是單身;德國柏林獨身人口達到54%;日本30-34歲男青年未婚率為47.1%,女青年為32%;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比例則高達60%。16歲以上的美國人當中,約有50.2%的人是單身,即1.246億。而60年前的上世紀50年代,美國成年人的結婚率高達70%。

而中國民政部更是拿出了一組佐證數據,民政部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如果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

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其中結婚率最低的5個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東,其結婚率分別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結婚率最高的5個省份分別為貴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結婚率均在0.91%以上,而這些地區人均GDP都相對較低。結婚率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相反的走向。

於是,問題來了,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比起我們的祖輩甚至父輩都要方便很多,在我們的爺爺奶奶輩當年的戀愛依靠的是“鴻雁傳書”,一封信要走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我們的父母輩談戀愛,如果兩個人不在一地,一個星期一通電話可以說是當年最奢侈的事情。如今,不僅手機早就進入了每個人的手中,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的電話、短信交流,而且微信、QQ、陌陌、探探等等社交軟件更是層出不窮,微信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國人24小時在線的連接器,但是就是如此,即使戀愛的兩個人在地球的兩端,隔著太平洋都可以隨時視頻通訊,如此便捷的情況為什麼還是會有如此暴漲的單身比例?

二、互聯網越發達為啥單身越多?

從基本的邏輯來看,互聯網的存在其實應該是促進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根據我們傳統的戀愛觀念,人與人越是親密,交流的越多,擦出愛情火花的概率也就越大,但是在交流幾乎完全無界的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愛情卻反而成為了最難的事情呢?

根據著名愛爾蘭裔互聯網經濟學者瑪麗·艾肯的新作《網絡心理學》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答案,也許網絡不僅沒能讓愛情變得更加容易,反而創造了愛情更多的艱難。具體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網絡讓障礙消失也就讓浪漫無存了。雖然親密無間的交流會引發了愛的火花,但是分離會點燃愛情,讓愛變得濃烈,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會在他們認識和信任對方的短暫而微妙的時刻建立起來的,遇到障礙反而會為浪漫愛情和激情推波助瀾。障礙可以製造浪漫,欲擒故縱在某些時候永遠比順風順水來的更有效果,障礙和親密的通力合作,通過一個推,一個拉,讓邁向親密聯盟的兩個人變得更加緊密,而永遠無礙的交流反而不僅不會促進愛情,甚至會讓愛情因為過分的瞭解和交流分崩離析。

二是網絡的完美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在網絡中,如果問交友最最流行的應用是什麼,絕對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微信或者微博,也不是釘釘和領英(職場社交應用),而是陌陌和探探,陌陌和探探這兩種應用因為陌生人應用,因為社交神器似的速配,讓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成功地匹配自己的對象,但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速配只在曇花一現的滑屏時間上,僅僅通過外表就選擇了自己的對象,然而幾乎所有人都有在網絡空間上美化自己的潛意識本能,這在美圖秀秀這樣的軟件上顯得非常明顯,但是實際結果就是隨著網絡社交應用(類似於陌陌、探探)這樣的應用越是發達,人們線上與線下的差距就會越是巨大,這種巨大的反差直接導致了感情只會是像火花一樣短暫,對於某些人來說甚至到了“見光死”的地步。

三是網絡社交阻礙了人類的交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很多人的線下社交能力似乎是越來越差,網絡上可能是個社交高手,但是實際上到了現實生活當中,面對面的交流可能會非常糟糕,他們的弱點甚至會被無限制的放大,對於很多所謂的線上線下差異症的人群來說(也許這種並不算是一種病症),親密不但有風險,而且會很困難。特別是對於那些在早期人際關係中有痛苦經歷的人來說,親密關係太危險、太冒險了。網絡的存在其實是讓人們在建立人際關係的同時,甚至可以保護自己。然而,在瑪麗·艾肯看來,也許正是因為互聯網的技術本身,才讓我們無法學會如何與人親密,才會在親密、關懷、面對面的關係中感到不自在。

四是技術甚至會超越人類的感情。最近一段時間,除了這些東西之外,網絡和人工智能甚至在發生一種很奇怪的改變,為了儘量讓機器人變得和真人一樣,機器人已經能夠做的非常逼真,除了可以看得見摸的著的人形機器人之外,類似於微軟小冰這樣的人工智能虛擬社交也在變得非常普遍,她已經可以做到無縫與人交流和聊天了,在很多時候你都難以判斷出來她到底是個機器人還是個人類。也許有一天,愛情和陪伴這樣的真正關係,會像電影中那樣讓人工智能模仿人類幾乎以假亂真,那麼這個時候,在現實社會中需要諸多磨練的普通人將有可能陷入機器人的愛情當中無法自拔了。

正如瑪麗·艾肯在《網絡心理學》封面上說的那句話一樣:到底是人創造了網絡,還是網絡創造著人?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一個不婚單身的浪潮已經來臨,互聯網可能對人類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


瀚海觀察


根據中國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總人數約:13.9008億,男女比例:104.81:100。就中國本身龐大的基數上尚會造成一定數量的單身,更何況如今高節奏的社會生活。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會導致大量的“光棍”,此話雖有一定道理,但過於危言聳聽!單身有時候並不是男女不夠,而是有部分是獨身主義,或是離婚,分手後不願意再找導致!

一份中國單身消費群體的行為分析顯示:90後在邁向社會的同時,由於其與眾不同的婚戀觀,也為中國單身人群的佔比做出了巨大貢獻。單身群體的增加,推動了“空巢經濟”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消費趨勢。這份數據側面也說明了如今社會主力,90後所代表的一種新思態。下面咱暫且不論2億的數字的正確性,單純來分析下為什麼單身者越來越多!

首先,在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下,踏上職場的人群大多數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投身於戀愛,這部分人群就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單身狀態;而隨著人們感情觀的改變,也有一部分人享受單身時的自由自在,這一部分人便是主觀選擇單身狀態的。90後逐漸成為社會主體,自然也備受社會各個方面的“關照”,再加上他們充滿個性,在客觀和主觀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單身的人群自然不在少數。

其次,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就職生活的人,節奏比其他城市更快,因此不少人會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忽略尋找伴侶的事情。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二三線城市逐漸崛起,人口也有下沉趨勢,因此單身群體的城市分佈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

再次,各方面都滿足了交往,戀愛婚姻的條件,最終卻還是導致單身的一部分人。我身邊的一個同事,研究生畢業,形象氣質佳,在學校時交了一位男朋友,經常朋友圈裡秀恩愛。因為第一年參加工作,很多都表現的很積極。不過前段時間發現經常心不在焉,交流過後才得知畢業半年後無奈選擇分手,一方面是因為彼此都沒有足夠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屬於異地戀。持續將近一年了,目前仍沒有男朋友。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空窗期,這部分人也為單身佔比做出了大的貢獻!

最後想說的是近年來在房價攀升以及住房限購等政策的影響下,買房難不是特例,已成為了普遍現象,丈母孃一句,結婚需買房,也擱置一部分想結束單身的男男女女。

總之社會主流中,造成單身的還是兩個主要原因,根深蒂固的獨身不婚主義,或者分手,離婚後不願意再找導致!其他的都是可以克服擺脫的客觀因素,但隨著社會更快節奏的發展,勢必會出現更多主觀單身的因素。


周小鵬


近年來大家對於單身主義的討論和關注越來越多,這說明人們在逐漸探索並接受除了婚姻之外的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單身,比如丁克。

關於中國式婚姻的必然消亡我寫過三篇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找找看看。

在此我淺談一下我對單身主義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遇不見合適的那個人就不如保持單身。單身並不可恥,單身是對自己對別人負責的一種態度!

因為中國式婚姻必將消亡。婚姻產生的基礎是女性對男性的生存依賴以及男性對依附自己的女性的物權確認,這兩點在現代社會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人類也將注意力從單純生殖繁衍轉移到注重自身的人生體悟和感受。所以現在和未來必將出現新型的情感關係,單身主義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單身主義是應運而生的,也必將會逐漸完善變得更適合人類的情感需求。

雖然在目前持守舊思想父母為數不少,雖然他們似乎已經認定單身的人到老了就一定特別慘,在他們眼中婚姻才是人類情感的最終歸宿。孩子才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和最終的目標。但是新生代年輕人的觀念卻在不斷動搖傳統的生活方式並且創新它。

其實無論是結婚還是單身,這都是一種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事情。難道年輕人積極運動保持健康,思想追求上進努力工作,快樂享受生活並且孝順父母的同時,對自己的感情歸屬絕不將就並一直保持著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期待不好嗎?

別忘了結婚對象能催得來,但兩個人的感情催不來。

沒有什麼東西是一定要通過婚姻才可以得到的,幸福也一樣。

低質量的婚姻,倒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關於結婚的意義,很多人沒有認真考慮過,就積極投身其中,等回神去思考的時候,大概已經對婚姻攢夠懷疑和失望了。

其實婚姻關係並不比一般的情感關係好,也不比一般的情感關係差。

有能力幸福的人,無論是保持單身還是步入婚姻都會得到幸福;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又何以揹負得起別人的人生?

獨自等待幸福的降臨也很美好!一個人生活也要精彩和快樂!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異域少女小漁


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單身男女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發展、戀愛觀念和個人態度綜合作用的結果。單身男女不只是中國,在亞洲其他國家,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單身男女比例越多,離婚率也越高。這是規律。整個社會的婚姻觀念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包辦婚姻階段]

在封建時代,講究門當戶對,要奉父母之命,到了年齡,就會有人來給你說媒配對,根本不會去考慮自身感受,合適了就結婚。像《孔雀東南飛》裡面描述的自由戀愛,在古代少之又少;

[半自由戀愛階段]

包辦婚姻一直持續到解放前。解放後一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進入了新的社會,這個時候,父母包辦婚姻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半自由戀愛,所謂的半自由,就是一邊是父母親朋介紹,介紹完之後進入戀愛階段,經過戀愛時間的考驗,雙方再進入婚姻殿堂,這個時候,開始慢慢出現單身男女的現象,但總的來說,很少。

[自由戀愛階段]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開始解放,對愛情的美好向往逐漸擺脫了家庭的桎梏,開始變得自由和浪漫,從概率上來講,自由匹配的成功率比包辦的要低很多,所以單身男女的增多不可避免。

之所以提出以上三個階段,是想說明,單身男女的增多是很正常的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預示著人類進一步成熟。當然我們要更具有科學精神,通過以下的例子來說明當今社會,為什麼單身男女越來越多?我總結出以下四點:

第一、女性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獨立。

女性地位的增高,使得女性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小,越獨立的女性,往往對婚姻的要求更高,所以一舉打破了以前男人為主導的局面。從以前的單向選擇變成了雙向選擇。而門檻的提高,則使得婚姻匹配率大大降低。我們可以看,社會上單身的女性,基本上都是高學歷高職位的,高處不勝寒啊。而且傳統的觀念裡,男性都喜歡比自己稍差的女性,女性也要依附比自己稍好的男性,現在女性越來越優秀,那麼可選擇的餘地也越來越少。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把男女按照層級高低都分為A,B,C,D級別,隨著A\\B級的女性越來越多,這部分人找到伴侶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

第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婚姻時間一再推遲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25歲沒有結婚,就算是大齡青年了,現在呢,30多歲結婚的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看到目前很多單身男女,並不是他們不想結婚,而是迫於生活的壓力,推遲了結婚的年齡。而且由於生活壓力的增大,戀愛時間也變得很少,在自由戀愛的時代裡,沒有時間談戀愛,成為婚姻的絆腳石。

第三、人們觀念的解放,婚姻不再變得必須

還有一部分人,觀念比較開放,認為婚姻不是生活的必須,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只對自己負責。而且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們對光棍的接受程度慢慢增大,來自家庭的壓力也很小。這部分單身的人會越來越多,與其找不到好的伴侶,倒不如好好對待自己。

第四、對婚姻的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部分人,對另一半的要求過高,那就沒有辦法了。像網上傳的那些擇偶標準:白富美,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等等。當然這是玩笑話,不可避免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婚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以前是全家一起能生存就行了,現在還要講究性格匹配、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和浪漫指數等等。 這樣的追求無可厚非,但這樣一來,單身率越來越高,就成了必然。

總之,單身是個人的選擇,只要每個人都有對美好的嚮往,有獨立自主的精神,有負責任的進取心,就夠了。歡迎關注“生活大管家”,我們可以繼續交流!


美映生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

【精神層面的提高】年輕人不滿足於填飽肚子了,更在乎的是精神層面的豐富。有人做過調差,問一位單身女士,為什麼找男朋友,她說:我每天9點到下午6點要工作,下班回家要健身、看劇、睡前還要看書,放假的時候還要和朋友出去走走,哪有時間談戀愛,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分散了。

今時不同往日,年輕人需要的是自身成長,先成家再立業在現在已經說不通了,我們經常說女性朋友一定要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才能在愛情婚姻中給自己安全感,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單身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和手機談戀愛】離婚率的暴漲,給未婚人們有了談資,網絡上哪個模範夫妻分手,吃瓜群眾會說“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在這個快餐文化裡,年輕人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只把眼睛盯在了聊天軟件裡網友的身上,很多戀愛婚姻出了問題,都有一點“手機有貓膩”,而這背後真正需要我們反思的是,你真的懂身邊人嗎?你有多久沒和身邊人心交心了?在提升精神層面的同時,也要讓自己生活在有人情味的圈子裡。

【戀愛太難,不如享樂】對於男士來說,談戀愛或者結婚真的太費錢了,看看自己的工資再看看女朋友,哪兒能談得起戀愛,更別說結婚要房子的事兒了。而這或許也和社會上另一個現象有關,社交軟件的便利,可以讓有需求的人們各取所需,而且還不用承擔一些責任,享樂就成了年輕人的目的。這也導致單身人士增多的一個原因。

於際敬,《自思維問題解決》創始人,著名心理專家,從業20餘年,上千小時諮詢個案


臨床心理專家於際敬


中國社會有多少單身者,取決於怎樣定義。題目引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然是婚齡男女中未結婚的數目,這個統計數目並不能反映事實上的親密關係,充其量只是未婚數目。

中國社會單身者眾,其中因素複雜微妙,錯綜交織,有些是現代生活方式的必然現象;有些是政策的副產品;有些是時代背景下社會心理的,特別是社會焦慮的產物。

先說第一種情形,現代生活方式普及後的必然現象。現代生活方式相比於傳統生活方式,最大也是最本質的區別和趨勢是個人對婚姻家庭的依賴降低。傳統社會里,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而現代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個人;傳統社會里沒有結婚的成年男女處處受到非議、壓力和制掣,現代社會里同樣的情形就沒有什麼。所以,越是大都市,人們的結婚意願越低,初婚年齡越大,許多都市男女僅僅因為為了合法生育或迫於父母的壓力而被動結婚。在沒有對非婚生子女法律歧視的社會,像法國,新生嬰兒有一半出生在非婚姻家庭中,丹麥的數據更是高達超過七成。

再說第二種情形,中國社會單身者眾的主要原因是長期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負性社會後果。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意識形態在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通過選擇性墮胎、遺棄女嬰,最後導致中國社會性別出生比遠遠超過自然水平,高達130:100以上,反映在現時代就是婚齡男性比女性多處了數千萬,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能高達4000萬。什麼意思?簡單地說就是4000萬婚齡男光棍絕對找不到老婆。這些絕對過剩的男光棍分佈在社會的底層,所以現在一些偏僻貧困的農村地區,只要是個女的,活的,無論是智障還是精神病患,提親的都踏破門檻。

最後說第三種情形。如果說前述第一種情形多見於大都市,第二種情形多見於社會底層,那麼第三種情形就囊括了脆弱的社會中堅階層。房價高企,子女教育費用高企,收入逐年隱形減少,失業壓力爆棚,對現時代許多年輕人而言,結婚意味著水深火熱的經濟拮据,以及生活方式的捉襟見肘。沉重的經濟壓力導致普遍的婚姻功利化,他們既無法瀟灑地堅持不婚主義,也不能像社會底層光棍一樣只要是女的,活的逮著就娶。沒車沒房的“鳳凰男”,想在城市裡娶個老婆,簡直是mission:impossible。這種瀰漫在整個中產群體的婚姻焦慮在最近的蘇享茂自殺事件中被集中宣洩井噴就可見一斑。

以上就是中國社會單身者中的主要原因。怎麼辦?如果想減少單身族,就應該出臺和頒行促進結婚法案,結婚減稅,提供廉租房,子女教育減負,等等。

阿門!


唐映紅


首要原因是,隨著經濟發展、個性復甦、性生活開放,以及媒體輿論的影響,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相信,有很多替代品可以滿足他們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結婚不再是一個必要的選項。

一個很重要的替代品是錢,微博上經常有類似的九宮格,“我這麼有錢,還怕找不到對象,還用找對象?”錢等於吸引力,約等於愛,這樣一個新的社會共識正在年輕一代心中得到越來越多認可,人們逐漸相信,在適當的年齡拼事業、賺大錢,是比談戀愛結婚更有價值的一項投資。

另一個很重要的替代品是無需責任維繫的性伴侶,隨著社會鼓吹育兒成本高昂,生不起孩子,以及婚姻的種種缺陷風險之後,一夜情、炮友等性關係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既然進一步走入婚姻就要承擔責任,退一步保持單身又要忍受孤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無牽無掛的性伴侶是最安全、最優的解決方案。

第三個原因,要從80、90後的家庭環境來說,現在二三十歲的人,其父母輩大多是50、60年代生人,他們的性格深處有著不可磨滅的傷痕,那一代人的家庭生活少有幸福。80、90後從那樣的家庭裡生活出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本身就帶有對婚姻的不安全、不信任感,再恰逢這個充滿替代品、充滿選擇自由的社會,自然會樂得逃避家庭的責任,只想享受個人的快感。


陳諾


單身男女增多,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沒什麼不正常的。

首先,這說明經濟高度發展,每個人,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經濟獨立性大大提高。婚姻制度的形成,一方面是源於農業社會的建立,人類有了儲蓄,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個體的經濟獨立性非常弱,只有結成家庭才可能完成繁衍後代的工作。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女性的經濟地位大大提升了,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依靠婚姻來維持相對體面的生活,再加上女性擇偶權利的解放,其婚配時間的延後幾乎是必然的。

其次,性觀念的改變。在傳統農業社會,為了保證婚姻子女血統的純潔性,對婚前性行為普遍是無法容忍的。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避孕技術的發明,人們對婚前性行為的容忍度在普遍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通過結婚就可以獲得性行為。如此,婚姻在性獲取方面的必要性降低了。

第三,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相比,流動性和不確定性大大提升了。人們的遷徙,就業,交往都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異性交往的機會。機會在提升的同時,也意味著選擇的成本在提高。選擇成本提升的過程中,人們的理性考量必然是延遲決定。

第四,現代社會圍繞婚姻組建的一整套法律,有一定的滯後性。相對來講,婚姻制度中對財產,子女,贍養等等規定,還是針對於傳統社會制定的,並沒有太多考慮現代婚姻制度的不穩定性。由此帶來的後果是,一旦婚姻失敗需要付出的成本相當高昂。這也是許多人恐婚的原因之一。而且,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不願意輕易結婚。


王局志安


縱觀我國現今社會的現狀,單身男女人數達到空前。我認為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男女比例失調嚴重。目前我國保守統計男比女多三千多萬,致使男性單身人數相對增加。

2:現代人擇偶觀念改變。追求完美的結合,寧缺毋濫,不合自己意的寧可單身。

其中也不乏一些過分追求物質名利、愛慕虛榮的女性,對男方經濟、權利、地位某些方面要求很高,不合自己心意處在徘徊狀態的。

3: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離婚後,男性在年齡上佔有優勢。他們可以找比自己年齡小相差懸殊的女性。基於女性生理比男人更容易早衰的特點,女性卻很少能找到比自己年齡小相差懸殊的男人。社會上老夫少妻普遍認可,而老妻少夫卻難以接受。離婚後,男方更容易找到新歡,而女人經過一次婚姻失敗後,會 更謹慎、更猶豫慎重,停留在這種狀態的單身女性不在少數。有的沒有自己合意的甚至終身不嫁了。

4:男人女人都不乏為了事業,錯過最佳婚姻的。這只是少數;逃避世俗,單身主義者。他們認為結婚沒有必要,自己生活更自由幸福,這不乏男性也不乏女性,這樣的人數也不多。

5:世俗中,誰都想找到一個關心自己照顧自己相親相愛相伴到老的另一半。現在的年輕人,處對象的隨機性較大,大多數都是自己找機會。現在網絡發達,從網絡上,或自己在生活中留意,自己找對象。雖有些熱心人士舉辦的“相親大會”,但次數少時間短,效果不是太大。通過網絡徵婚的渠道,成功的概率也不是很高。這使得適婚的男女青年,都在等待觀望中,他們缺少認識瞭解對方的機會和途徑。這是形成現在女孩單身的也不少的原因之一。這還要社會上的仁人志士們,為男女多提供成婚的服務渠道。

6: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年輕人職場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他們大多數都想先立業,後成家。使這些 城市中現在年輕人結婚年齡普遍增大,三十多歲結婚屬平常。

7:現代人婚姻觀念改變,男女婚前同居已不見怪。有不少早已過上夫妻生活卻因各方面的原因一直不領結婚證的戀人,他們在單身者的大軍中佔的比例不低。

總之,我們也不要總是抨擊女性太追求物質,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正常的,只是追求物質要適度;男性要勤奮自信努力奮鬥改變命運,多創造價值。男女都要不怕吃苦,共同追求人生夢想。


世界末日22039239


首先對兩億這個數字表示懷疑,不知道是怎麼統計出來的,但單身也好結婚也罷,都是個人自己的選擇,單身的很多,但請不要妖魔化單身。

昨天一個朋友說,單身一個人在上海租房,懶到週末窩在沙發裡動也不想動,一日三餐全部是外賣,結果最後垃圾實在是太多,出門倒垃圾的時候,隨著們哐噹一聲關住了,他覺得自己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因為沒有帶鑰匙,就這麼一個很小的失誤,將給他帶來很多麻煩事。

為什麼不找個伴侶呢?因為很多,最主要還是因為壓力大,沒有安全感,找個人如果不靠譜,還不如一個人過。

單身成了時下的一個流行詞彙,但單身背後卻有這不同的原因和理由,最大的理由就是壓力大,所有人都感覺到壓力很大。

我們出發的太久,都忘了為什麼出發,我們是為了追求幸福,但是卻變成了追求幸福的工具,錢。

錢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只有當我們迴歸本心,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幸福。

祝福天下的單身人士,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