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KIC 8462852這個恆星真的被科學觀測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那麼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

清新小豹紋


KIC 8462852,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80光年,因為這顆恆星每過一段時間,亮度就會變暗,而引起了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們的好奇。

現在關於這顆恆星的亮度為什麼會變化,較多人認可的說法是,在我們觀測的方向上,存在星際物質的遮擋,所以才造成了亮度的變化。

那麼,根據題目,我們來試想一下,如果這顆恆星被確定了,就是咱們設想當中的戴森球結構,那麼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呢?

其實,對於這顆恆星的觀測,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如果單看觀測數據,那麼這顆恆星的亮度在這一百多年間裡下降了至少20%,但是由於在數據上有些出入,因為,畢竟觀測的歷史較長,亮度的下降可能並沒有那麼的大。

而近些年來,開普勒望遠鏡對它進行觀測,在觀測的最初三年間,亮度下降了1%,然後呢,在隨後對它觀測時,發現亮度不降反增,半年內亮度增加了2%。

那麼,按照戴森球的設想,我們來猜測一下,由於該恆星周圍不存在行星,所以外星文明必然是從另一個恆星系千里迢迢的趕了過來,很顯然,這個外星文明達到了二級文明中等水平。

他們正在對這顆恆星進行施工,施工週期在2000年左右,現在已經處在施工的末尾階段了,如果施工完畢,那麼這顆恆星將顯著變暗,併成為了那個二級文明穩定的能源來源。

如果真如猜測一樣,會對當今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此恆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1480光年的路程,即便對於二級文明,也是一段不短的旅途,他們可能還沒有發現地球的存在,所以並不知道人類文明的信息。

但是,我認為,他們很可能已經知道了,因為,既然人類可以觀測到他們,他們也一定早已觀測到了我們,科技不在一個層次上。

那麼,人類必須團結起來,以航天作為第一要務,爭取最快速的發展武器科技,為未來可能遇到的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因為,有那麼一種可能性是,他們為什麼要在那裡施工,獲取恆星能源呢?就是因為地球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或者說目標之一,他們可能來自於更遠的地方,探測到地球的周圍包括地球共有他們的目標星球數十個,他們想要佔有。

但是,由於遠離自己的母星,他們必須要在距離這數十個目標都不遠的地方,設置一個能源基地,作為他們的大本營,恰好,距離地球1480光年的KIC 8462852恆星位置最佳。

現在,他們仍然處在施工中,且即將完工。

完工之後,他們要採取什麼動作呢,很顯然,佔領他們原定的數十個目標星球。

以上,只是基於題目的一種猜測而已。


一枚遊戲科幻迷


如果KIC 8462852這個恆星被確定有戴森球,那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這說明2點,第一,宇宙中確實存在地外文明,宇宙不僅僅只有人類,而且他們具備了極高的科學技術水平。第二,對於人類而言意味著我們面臨一個重要抉擇,因為1480光年之外有戴森球,那麼地球文明肯定被發現了,能夠製造戴森球的文明肯定要比地球文明高級很多,那麼我們的未來就變得非常撲朔迷離,這個文明是否能夠幫助地球文明也是一個未知數。但我們也不必奢望別人能夠幫助,如果人家沒有把地球殖民就已經不錯了,因此如何獲得對方的想法就是一個考驗人的事。

能夠製造戴森球的文明比地球要高級數萬年至少,戴森球的出現意味著他們能夠利用恆星的能量,能夠在軌道上建造超大規模的結構。因此他們具備星際航行能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客氣的說他們來到過地球也是可能的。1480光年對於一個掌握戴森球技術的文明來說不是個事,也不是非常遙遠的距離,KIC 8462852這個恆星真的被科學觀測確定為戴森球,那麼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思考自己的未來。地球文明的未來與KIC 8462852恆星文明的未來必然會交集,這個交集是地球文明滅絕,還是共同發展,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1480光年就像是家門口,人類發展面臨一個戴森球文明就在路口,這也可能是個壞消息。


川陀太空問答


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又稱塔比星,它是一顆質量和半徑都差不多為太陽1.5倍的主序星。這顆恆星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它的亮度出現了異常的波動,最大幅度的一次變暗了22%。對於這種現象的一種解釋是,塔比星周圍存在著一種類似於戴森球的巨型結構,這是由先進的外星文明所建造的。

如果塔比星周圍確認真的存在戴森球,那這將是人類史上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這解答了長期困擾人類的一個重大問題,人類在宇宙中不是孤獨的。但這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我們應該嘗試與他們聯繫嗎?

雖然我們知道塔比星文明的存在,但他們應該不知道地球文明的存在。這是因為人類的無線電波才向外傳播了大約120光年,而塔比星距離地球將近1500光年,所以從地球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還沒有抵達塔比星。

既然塔比星文明能夠建造戴森球,那麼,他們的文明已經發展到II型文明,這意味著他們有能力進行星際旅行。不少人主張不要主動嘗試聯繫先進的外星文明,因為像塔比星這樣的文明完全有能力跨過星際空間來到地球上,巨大的科技差異將會置人類於危險之中,人類的發展史上沒少出現這樣的事情。即便如此,當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也幾乎沒辦法聯繫遠在1500光年之外的塔比星文明。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只是一種假設。在現實中,塔比星周圍存在戴森球的可能性極低,因為這顆恆星的異常亮度波動最有可能是由它周圍的塵埃環造成的。


火星一號


很遺憾,一項最新研究說,KIC 8462852這顆恆星周圍應該沒有戴森球,其亮度變化的原因更可能是星塵等自然物質的遮擋,而不是有外星人。

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剛剛發佈一份新聞公報,說該校物理與天文系助理教授塔貝莎·博亞吉安(Tabetha Boyajian)領導的一個團隊分析了關於恆星KIC 8462852的最新觀測數據,得出這個結論。

由於來自這顆恆星的亮光發生週期性變化,前些時間有許多人懷疑它周圍有戴森球,即由外星人建造的大規模裝置,環繞這顆恆星以收集能量。對於其光線一會變亮一會變暗,可能是戴森球尚未建造完整,其缺口朝向我們的時候,傳過來的光線就要多一些。

這個可能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有超過1700人捐贈了超過10萬美元,幫助天文學家獲取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時間,來專門觀測這顆恆星。博亞吉安領導的團隊利用名為拉斯坎佈雷斯天文臺(Las Cumbres Observatory)的望遠鏡網絡體系,在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之間對這顆恆星進行了仔細觀察。

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顯示,雖然恆星KIC 8462852有周期性變暗的現象,但它發出的光線中不同波段光受到的遮擋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可以推斷,遮擋物不大可能是完全不透明的星球或是外星人造出的裝置,而最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星塵,它們由於某些原因會週期性地擋住某些波段的光。

對於詳細的科學論證,博亞吉安等人寫了一篇論文,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說發表在學術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但實際上給出的鏈接還是在arxiv上1月3日貼出的論文草稿,瞭解科研行業的人都知道,這還不算正式發表,只是該團隊為了聲明首先發現相關結論,而搶先貼出來的。

看來外星人真是有吸引力,連不存在的論據,這些天文學家也要搶發。拋開嚴謹立場,我個人很希望這篇論文最後什麼地方站不住腳,不能正式發表,沒辦法,我也很想看外星人啊。


黃作夢


如果KIC 8462852這個恆星真的被科學觀測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那麼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

戴森球是我們想當然的認為外星超級文明為了徹底利用恆星的能源建造的一種恆星系尺度上的建築,會遮擋恆星發出的光芒!其實KIC 8462852這個恆星亮度毫無預期的下降似乎根本就不是戴森球的原因,僅僅是恆星前方的大量塵埃帶所致,但天文學家一直難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KIC 8462852所在的天鵝座方向區域星圖。天文學家塔貝莎.博亞吉安從2016年3月開始,一直持續觀測到2017年的12月。這顆星在去年5月開始變暗,北半球大量的望遠鏡開始收集來自這顆星的光線,範圍幾乎涵蓋了各個波長。經過幾個月的觀測,這顆恆星共經歷了四次不同的亮度下降。博亞吉安和兩百多名合作者分析了收集到的資料後,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發表報告認為恆星變暗是塵埃所導致的,而不是什麼巨大的戴森球結構。

也許戴森球理論就此破產了,因為以常理講太陽能利用率是比較低,不只是轉換率而是結構太龐大,交換比太低,超級外星文明怎麼可能會去建造如此低效率的建築利用恆星能量呢?就像古代人看到我們的高鐵跑那麼快,認為這是要多少匹馬去拉的道理是一樣的!

當然能夠建造恆星系尺度建築的文明,這個先進程度我們無法預估,假設數萬年至數十萬年吧,如果證明有,那麼說明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到處都遍佈文明,並且有很多文明要比我們先進的多!對於這樣的文明我們沒有任何應對手段,如果人家要來侵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擔驚受怕是沒有用的,還是埋頭苦幹發展科技吧!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悟空問答裡好幾個跟戴森球相關的問題,回答的人也興致勃勃地,讓我有些真心受不了。

我不是物理學家,但是多少有點科技常識,來,咱們看看這個戴森球的可行性。

到目前為止,人類能夠駕馭的能量轉換,大致上有:➡️熱能—勢能—電能;➡️機械能—電能;➡️光能—電能;➡️生物能—勢能/機械能—電能 歸類不算嚴謹,有物理學高手請多指點。

在所有這些能量轉換中,光能向電能的轉換恐怕是單位體積轉換率最低、和單位制造成本轉換率最低的。一個利用核聚變反應堆的發電站(雖然現在技術上未能突破)不僅單位體積發電率最高,單位制造成本發電率很高,即便是在發電成本上也是相當低的。考慮到諸如木星等大行星幾乎都是由氫構成的,充分利用氫元素的核聚變,在各種規格的核電站,從宇宙飛船到地面上的大型核電站,都可以持續不斷地獲得廉價電能。說白了,太陽能也不過就是利用氫等元素的核聚變而發光發熱罷了。

那麼再來看看戴森球。目前為止我們能夠看到的光伏電池,雖然轉換率可以高達40%,但那是利用稀土元素的化合物作為電池材料。得找到多少超新星爆發的產物才能製造出來那麼巨大的戴森球啊!那如果用純硅作為材料,轉換率不超過20%,製造成本之高,有那個能源人類都可以舉球離開太陽系了。

戴森球的電能怎麼傳導給宇宙飛船?怎麼傳導給不斷公轉中的地球?戴森球自身也要圍繞太陽公轉,怎麼確保球能夠在穩定的軌道上公轉?怎麼確保彗星和流浪小行星對戴森球不會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失?怎麼確保戴森球的碎片不會形成宇宙垃圾妨礙人類的宇宙航行?人類難不成每到一個恆星系都要製造一個戴森球?

大量的問題都指向一個結論:不如做點實事,好好研究核聚變和宇宙中氫元素的收集,別瞎YY了。


用戶6093080963


第一,不可能的現象。地球人類基本排除了KIC 8462852恆星存在高等外星文明的可能。經過美國SETI協會

的觀測分析,在1 GHz到10 GHz的頻段內,沒有明確接收到任何窄帶或寬帶信號。這意味著,對於全方位向外傳送的無線電信號來說,如果KIC 8462852周圍存在智慧文明,它用於發射窄帶信號的功率不會超過今天地球文明所用能量總功率的100倍,用於發射寬帶輻射的功率不超過地球文明的1000萬倍。艾倫望遠鏡陣的觀測暗示,KIC 8462852周圍不太可能存在一個有能力建造恆星級別戴森球的高技術文明。


那麼,對於KIC 8462852恆星的光變曲線出現深達22%的凹坑現象,彗星是一個不錯的猜測。但很難想象有某個場景,它們能夠完全遮擋來自一顆恆星22%的星光。所以說,KIC 8462852恆星的謎底仍待解開。

第二,可信的理論。弗里曼•戴森是一位傑出的美國物理學家,曾經擔任愛因斯坦的副手,早年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巨擘,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他在1960年提出了戴森球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我們目前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可以看作戴森球的一部分。

第三,可能的未來。KIC 8462852恆星戴森球的排除,不代表宇宙裡就沒有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也許比KIC 8462852恆星遠,我們還沒有發現。這樣的話,地球人類就不會有那麼迫切的現實威脅。儘管這樣,外星文明的威脅是存在的,我們只有加速科技創新,提升人類文明水平,從目前僅有的0.7級文明,向更高級的II級、III級文明進步,才能保證人類的永續安全。

霍金說過: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人類最大的希望。如果我們以阿爾法星為基地,建造起戴森球,將是一個理想的家園。當然,人類的遠大理想是實現時空穿越,消除外星野蠻文明威脅,建設自由宇宙世界。


NTND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想象力和一定的物理基礎。基於以上兩點,我只做簡單回答,也算是拋磚引玉。我們假設這真是一個戴森球,那麼一個文明發展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建這麼個“龐大的”工程呢?絕大部分回答者都沒想過這個問題,當然答案也是超越了絕大多數人想象的範圍。因為對達到這種技術水平的文明來說,戴森球工程不比我們的高鐵工程難,不比我們的填海造島工程大。但是收益超高,首先是得到了可靠的能源保障,每天可以獲取幾百億噸的純能供應。而我們現在整個人類社會一年全部工業和生活能耗折算成純能也就是幾噸級別的,記住這是一年的能耗。其次,這是一項很好的防禦工程,和能量相關的工程肯定可以用來防禦的,至少可以防止同級別的文明體的入侵和宇宙意外事件。這裡面展開講內容太龐雜不多說了。再次,可以作為進攻手段,雖然對付不了同級別的文明體,但是對付第一級的文明就太簡單了,而這也是問題裡面的關鍵點,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雖然它離我們有1400多光年,但是如果這個文明體想消滅我們,那也是動動手指的事,不單單消滅我們的文明,而是徹底消滅我們的星球。戴森球最大的進攻手段就是聚焦太陽能,試想下如果把太陽10%的能量聚集成一束幾米寬的光束射向地球,哪怕只是一秒會怎樣?記得有片文章專門做過這種假設,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所以哪怕有1400光年的距離,如果他覺得我們是威脅,也可以用聚集的方式消滅我們,戴森球就是他們在這黑暗森林裡的激光炮。慶幸的是,他們只能看到1400年前的我們,然後打擊開始到生效也需要1400年,所以哪怕現在的我們讓他們覺得不爽了,毀滅我們的事件也是2800年以後了。希望那時候我們已經爬出太陽系了。


夜人6666


我們來做一個更全面的分析,我們就按題主的意思來設想。

如果確認這顆恆星為戴森球,那這個發現遠超出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重要性上基本上能夠等同於人類發現了火一樣,是決定命運的一種發現。

首先從發現這個裝置對我們人類文明整體的來看。確定了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獨,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事情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具體技術水平,因為我們現在對文明並沒有一個權威科學的分類等級,大多數都是源於科學作家的設想。我們也不知到他們現階段所處的發展趨勢,是處於擴張還是在積極的防禦他們發現的更高級文明呢?畢竟我們都能探測到他們,按照他們的文明水平探測範圍比我們更遠,發現更高級文明的幾率也比我們發現他們更容易些吧,因為更高級文明需要更多的資源影響的範圍更大。

不管他們是擴張還是防禦,是有好還是入侵,我們都只有一個優先選擇。

做好最壞的打算,想盡一切辦法在最壞的情況下保存人類的希望,因為我們無處可逃,至少現在是這樣。除此之外還有全力發展科技,以求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人類的實力和存活幾率

對於地球內部的影響可就相當之大了,大到我們我們不能具體想象,只能做幾種推測。因為1480光年的距離對於可以完整利用恆星能源的文明,也許就像在自家門口遛彎一樣簡單,畢竟銀河系都有10萬光年的直徑。

首先在官方層面上,聯合國的職權可能會進一步增強,畢竟外敵當前,這幾個大國還是會有應有的理智。

對科學的需求更高,各國也許會盡量停止經濟戰爭,最大程度上的合作,謀求科學的進步和基礎應用物理的完善。

但是在民間可能帶來的影響卻是正好相反的,很多民族本來就有宗教信仰差別,許多還因此而導致戰爭。地外文明的發現也許會被動的強化他們的宗教信仰以及“神”,可能會引發更激烈的衝突。

戴森球的發現也可能會被動的觸發下一次技術工業革命或者能源革命,等等很多方面。


科學三人行


也許高等外星文明之間的交往溝通無處不在 也許在整個銀河系就遍佈各種文明。我們人類看全球 她們看星系。她們看我們就如同我們在旅行中看到一隻蝴蝶一樣。而我們沒發現 只因為我們的科技 認知方式 感官 意識甚至壽命 有限。而高等外星文明無論是科技人文道德都發展到更高程度 或許早就立下了對如地球文明這類低級文明的不干涉約定。 正如我們不要去傷害小動物

在高等文明裡出現低等文明的工具是正常的。 這個就是戴星球並不能說明對方的科技水平 相反證明對方科技水平至少在此之上。

科學是是工具並不是真理 而是近似的真理 我們的世界並不能完全的被我們用科學去描述 總是存在誤差 包括計算行星軌道。我們的世界就好比一個無理數 我們可以精確到儘可能大的程度 但卻不能完美0誤差。這就導致了科學的侷限性。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但科學依然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因為在誤差範圍內可以幫助人類在不斷加深的程度範圍內認識和改造 觀察和探索整個世界。因而科學家探討外星文明 在做判斷的時候都是運用目前人類科技為依據。 依靠的是觀察總結和辨證邏輯得出結果。在人類所能達到的精確度內是值得信賴的。隨科技發展 這類精確度會越來越準 外星文明或許也會逐步地呈現。並不是對方主動出現 而是我們人類的發展 讓我們有能力發現

小時看過許多科技叢書 許多是關於外星人的目擊事件 甚至有說被帶去外星的 後來發現是編的 為了銷量 儘管如此 我依然深信人類並不孤獨。

只是想到自己如此渺小 命運和螻蟻無異 有些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