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過權謀決策訓練的領導人,長犯的三大錯誤,一個就會毀了你

一個領導的高明不高明,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決策水平,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找對正確的方向。但是很多人決策水平不高就是容易受到干擾,常犯三個錯誤,而苻堅和王猛的決策對比中,我們發現決策的規律所在。權謀網分析這段材料。

【背景】東晉桓溫北伐前燕,燕國抵抗不住,皇帝派人,求救於前秦苻堅。當時天下。前秦,前燕,東晉三國並立。前秦和前燕敵對多年。

【案例】《資治通鑑》第102卷:慕容暐又派散騎侍郎樂嵩去前秦請求救援,許諾把虎牢以西的地域送給他們。前秦王苻堅召郡臣到東堂商議,群臣們都說:“過去桓溫討伐我們,到達灞上,燕國不救援我們;如今桓溫討伐燕國,我們為什麼要救援!而且燕國不向我們稱藩,我們為什麼要去救他!”王猛悄悄地對苻堅進言說:“燕國雖然強大,但慕容評不是桓溫的對手。如果桓溫佔據了整個崤山以東地區,進軍駐紮在洛邑,收攬幽州、冀州的兵力,調來幷州、豫州的糧食,在崤谷、澠池炫耀兵威,那麼陛下統一天下的大業就全完了。眼下不如與燕國匯合兵力來打退桓溫。桓溫撤退以後,燕國也就精疲力竭了,然後我們乘著他的疲憊而攻取他,不是很好的事情嗎!”苻堅聽從了王猛的意見。八月,苻堅派將軍苟池、洛州刺史鄧羌率領步、騎兵二萬人去救援前燕,從洛陽出發,到潁川后駐紮。又派散騎侍郎姜撫出使前燕報告。

【解析】

一、普通人常犯的三大決策錯誤

1、感情用事

苻堅面對前燕的求救,首先糾結於兩國之間的恩怨,認為,之前,前燕沒有救自己,自己也會幫助,這就是在決策中最可怕的首要錯誤,就是感情用事,不能夠從利益出發,來衡量自己行為的利益,有什麼好處或是有什麼壞處。用感情決策,就會讓自己喪失理性和客觀性。

2、圖於虛名

苻堅給出不幫助前燕的第二個理由就是,你應該對我俯首稱臣,我有了面子,出於對小弟的保護,才能夠去幫助你。你給我我虎牢關以西的土地,我並不看重這個。這就是圖於虛名。任何決策如果不是建立在實力上的名聲,是真的虛。獲得心理滿足也會很快消失。

3、在乎小利

苻堅的覺得條件一直徘徊在和前燕之間的關係,沒有涉及到東晉桓溫成敗背後對自己的影響。這就是視野狹窄,只在乎乘機會報復燕國的心理快感這樣的小利,沒有看到如果幫助燕國,能夠為自己接下來滅掉燕國,繼而統一北方,可與東晉爭霸天下的這樣的大利益。

沒有經過權謀決策訓練的領導人,長犯的三大錯誤,一個就會毀了你

二、王猛建議能夠被採納的原因

1、私下建議

王猛是個牛人,不當眾僅僅謀略水平高,侍君術也很到位。看到秦王苻堅侃侃而談的根本不對。王猛並沒有當眾說出自己的意見,讓苻堅下不了臺。而是私下進言。這樣不會讓領導聽取意見的時候尷尬。很多人有不同意見,當眾直接說出來,即使對,領導也因為自己面子而棄之不用。

2、客觀分析

很多人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確,會首先對別人的錯誤,上來就是一番的駁斥。而王猛進言的時候,並沒有為了抬高自己而指責別人,而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展開分析不幫助燕國的壞處,和幫助的好處。如果上去就說,領導你錯了,該如何如何。任何人被人指責,就難以有耐心聽下去了,就更別提領導了。

3、商量口吻

王猛把自己的決策思路,一一展開,最核心的就是最後一句話,普通人提建議的時候容易忽略。那就是王猛說的“不亦善乎”,這樣不是很好嘛?這就是商量的口吻,其背後就是把主動權交給苻堅,讓人家拍板,王猛自己並沒有越俎代庖的直接說,該如何如何做,這樣不容置疑的口吻。

三、前燕求助給我們的職場啟示

1、勇於求助

燕國和秦國之間的矛盾很大,作為燕國,如果是普通人的心理,說什麼也抹不開面子去求助自己的敵人或對手。但是燕國還是邁出了這一步。不管前秦苻堅內部如何計算的,最終還是出兵相救。最不可能的人,來幫助自己,這就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最後一刻,最後一根稻草,說不定可行。

2、誘以實利

單憑嘴說是沒有誠意的,需要有實際的的東西拿出來,燕國承諾把虎牢關以西的地盤給前秦作為幫助的的饋贈。這就是很上道。這個社會不管什麼關係,沒有人願意白幫忙,即使是舉手之勞,沒有好處,也沒有願意動,任何時候,求助人,都要先打打紅包,給好處,不然單憑几句好話,沒人幫你。

3、聯合抗敵

是什麼最後讓秦國出兵救援燕國的呢?就是桓溫這個共同的敵人。如果讓桓溫打贏,對前秦是不利的。能夠讓人聯合起來的,感情因素,利益因素,都不及共同敵人這個因素,畢竟趨利的動力遠遠弱於避害,有共同敵人,再薄弱的關係都能聯合起來。聯合抗日也是這個規律。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從燕國的定下求助這個決策的角度,秦國要不要救這個決策角度,以及王猛更高的決策水平角度,全面分析了決策的形式和內容,以及需要的手段,大家深刻的閱讀思考,能夠對決策認識有個全面的提升。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