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笔筒各位见得多了,这样的笔筒你见过吗?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有人会说:这笔筒也太丑了,

疙疙瘩瘩的,和癞蛤蟆的皮肤似的。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什么?它长得丑?

它多美~

光光滑滑有光光滑滑的美,

疙疙瘩瘩有疙疙瘩瘩的美。

这种艺术形式有专业的名称,

外行一点的叫它“疙瘩包”,

懂点门道的才知道它叫“瘤雕”。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上面的“瘤子”还不是天然形成的,

是工匠在一整块光素的木头上

用减地浮雕技法雕琢出来的,

高低起伏,远看犹如树瘤,

乃仿生之妙品也!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这是明朝末年非常流行的一种笔筒样式,

当时的文人认为这种自然属性的状态,

最符合人生的理念,

这种理念除了美学方面的,

更多的是社会学范畴,

是当时的人

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一种表现。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但凡笔筒,中间都有一个洞,它叫脐,

说法很拟人,就像人的肚脐。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这脐是活动的,一倒就出来了。

搁这脐呢,有两个作用:

第一:防抽胀。

冬天天冷干燥,木头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

洞口会变大;

相反夏天洞口就紧。

如果只是一块平板木头,

底就容易裂。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第二个作用,防止洞口有东西掉出来。

这听着像一句废话是吧?

有人说,当初在做笔筒的时候就不要留这个洞,

或者洞口小一点不就好了?

这还真的不好办!

为什么?

因为古代工匠为了省料,

通常会在一大块木头上,

由大套小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旋,

这不就可以做出好几个笔筒嘛~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但是呢,每当旋到中部时,刀片一个拐弯,

中间这块木头就会“噗噔”掉下来,

进刀之处就形成一个脐。

可匠人们慢慢发现,

当初无奈的选择,

后来却变成了防止笔筒底部出现裂痕的小窍门,

一举两得了。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包浆

这笔筒有三百多年了,

按照我们一般的说法,它有着最佳包浆。

包浆不是污垢,

有些老物件上面看着脏兮兮的那不叫包浆。

这才叫包浆,

上面闪着一层幽暗的宝光。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本来这种宝光是老物件长年累月

积累形成的氧化层,

但这事儿被一些好事者不停地渲染,

导致今天一玩木器的人开口必谈包浆,

包浆过去是老古玩行的专业术语,

现在快成全国老百姓口头禅了。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包浆最初指软性材料,

比如说纸上留下的一层氧化物。

以前和老先生一起看旧画时就听他们讲,

包浆旧,一望便知。

可如今有人说

包浆是家具、字画、古玩上面的一层浮土,

以及长时间积累下的附着物,

这显然不对。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你随便去任何一个博物馆看看,

甭管是多少年前的家具都是干干净净的,

从来没有一层浮土的,上面也有包浆。

因而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包浆,代表了历史,

仿佛专门用来沟通未来的人心。

玩说|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