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才是文玩葫芦“包浆”的真相,不得不看

这些才是文玩葫芦“包浆”的真相,不得不看

文玩葫芦包浆的过程

想了解文玩葫芦包浆的真相,要从人的手掌开始讲起。

人手上的皮肤会分泌两种物质:汗液和皮脂。汗液主要对葫芦的上色起主要作用,而皮脂则主要影响葫芦的包浆。

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一部分附着在毛发上,起润泽毛发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皮脂和汗液混合后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状的皮脂膜,这种物质就是包“浆”的前身。

皮脂膜因为含有脂类和蜡类物质,其本身兼具“油”和“蜡”的属性,在接触葫芦后,会迅速渗透进木质纤维中,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会感觉葫芦变色快、吸收感强。

盘玩一段时间后,手感会发涩,行话叫“咬手”。过了“咬手”这个阶段,多种脂类物质深入木质深层与木纤维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蜡类混合物析出到葫芦表层堆积下来,凝固为类似结晶体的透明浆层,这就是俗称的“包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表面纹理逐渐磨损,手掌能够接触到的表面积增加,表层的蜡类析出物也随着长年的盘玩不断经历“挤压-凝固-挤压-凝固”的过程,造成固化程度加剧,整个葫芦通体包浆,深入度达到“入木三分”的地步。

文玩葫芦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并非是葫芦真的在呼吸,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当葫芦的表层被包浆逐渐包裹之后,木质纤维的孔洞被皮脂混合物填满,形成了一层隔断。在盘玩过程中,人手的热量传导给葫芦,使葫芦从外向内温度逐渐升高。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葫芦内腔温度低于外壁时,皮壳对内腔产生一个“负压”,这是一个“吸”的作用,可以帮助腔体内部的物质(包括葫芦籽的油脂、其他混合物)更好的反渗出来。

当葫芦被连续盘玩若干小时以后,放置于一旁时,随着木质的逐渐冷却,内腔温度高于皮壳木质层,这时就产生“正压”,进入“呼”的作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随着内腔温度的降低有一个向内拉扯力,帮助皮壳木纤维中的脂类混合物向内渗透。

所以,在盘玩葫芦的时候,喜欢每次将葫芦拿在手中持续的盘玩2~4小时,在这期间最好坚持葫芦不离手。待将葫芦全盘热了之后再将葫芦放置在抽屉中或者阴凉干燥处,搁置12小时以上。让葫芦完整的走完每一个“呼吸”的过程。

手的类型与包浆特点

根据手掌皮肤分泌汗液和皮脂量的多少,肤质也分为好几种,不同肤质盘玩出来的葫芦挂瓷状态也有所不同。

(1)中性手

这类手掌汗液、皮脂分泌适宜,乳状皮脂膜中皮脂和水分平衡,肤质类型很健康,介于干手和油汗手之间。盘玩出的葫芦颜色红润、包浆通透,是可以玩出精品葫芦的手掌。

(2)干手

这类手掌不爱出汗,皮脂腺分泌也少,盘玩葫芦上色和包浆都非常慢,但是只要坚持下去还是能有所成就的。

(3)汗手

这类手掌盘玩葫芦初期上色快,盘玩一个星期比干手盘玩一个月上色还重。但是包浆速度慢,有些甚至葫芦都泛红了还不包浆。这类手掌盘玩出来的葫芦往往上色较重,排除葫芦皮质不好的情况,相同品质的葫芦汗手玩出来颜色发晦暗一些,包浆层通透度较差,挂瓷不明显。

(4)油汗手(皮脂手)

手掌分泌汗液量较少,皮脂分泌量大,手掌总感觉油腻腻的,乳状皮脂膜因为皮脂含量高偏酸性。相同情况下盘玩葫芦上色较慢,往往包浆很厚了却还是发黄色。挂瓷后通透度佳,这类手掌玩出来的老葫芦在阳光下甚至能感觉把葫芦玩透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