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调整!新华日报刊登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未来……

8月15日,南京日报发布《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的文章。而在昨天,

南京行政区划“调整图”登上《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发表了文章《见证美丽古都40年蓬勃生长》,在延伸阅读中刊登了《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以及《开放协同,“朋友圈”越来越大》。

5次调整!新华日报刊登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未来……

在《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中,详细讲述了从1983年内至今,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

5次调整!新华日报刊登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未来……

以下为《新华日报》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围绕经济建设、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进行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1983年,原属镇江地区的溧水、高淳,划入南京市。南京市域面积由41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6500多平方公里,人口由373万增至448万。1995年,南京冲出城墙、扩大城区、建设大都市,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涉及城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主城6个区的面积,从原来的76.34平方公里扩大到186.73平方公里,市区从947.31平方公里扩大到975.76平方公里。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南京市辖11区4县,市区面积扩展到254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加到356.06万人。2002年,江北地区4个区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浦口区;撤销大厂区和六合县,设立六合区。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河西新城的规划范围基本全属于建邺区,使行政区与规划区大体一致,有利于新城开发建设。
2013年,南京市区县级行政区划再次调整:撤销秦淮区、白下区,成立新的秦淮区;撤销鼓楼区、下关区,成立新的鼓楼区;撤销溧水县,设立溧水区;撤销高淳县,设立高淳区。前者是为了优化城市布局,整合城市资源优势;后者是为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方面,南京的行政区划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作为扬子江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也充分发挥了老大哥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的都市圈发展!

以下为《新华日报》全文:

主城、副城、新城跳跃布局、有机串联,现代化国际性新城与历史文化名城交相辉映,提升了南京的品质内涵。而在外延上,南京建设都市圈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朋友圈”

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江苏的宁镇扬淮与安徽的滁马芜宣,虽然行政隶属两省,但是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缘相亲。2001年都市圈成员首次坐到一起商讨协作共建后,南京都市圈协作会议一开17年,

成员最初包括宁镇扬、马滁芜,2016年淮安、宣城加盟。围绕中心城市南京,南京都市圈冲破行政壁垒,从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进而升级到产业布局协同、生态环保共治,合作层次越来越深入。

南京是全国性综合枢纽城市,以南京为中心,围绕基础设施一体化,都市圈城际铁路、公路、水运、跨江通道等交通方式紧密衔接

铁路以南京站、南京南站、规划中的南京北站为核心,正协调推进南沿江、北沿江高铁、镇宣铁路、扬马铁路和京沪高铁宁扬联络线,以及宁扬、宁淮、宁蚌、宁滁合、扬马等城际铁路,形成高铁、城铁、市域快线三层体系,无缝链接南京“井”字放射的地铁网。马鞍山轨道交通1号线主动与南京8号线规划对接,宣城开展连接高淳城际轨道的前期规划。

都市圈产业协作逐步扩大。南京的金鹰、金陵饭店在马鞍山、淮安等城市开分店或输出管理。和县是南京“菜篮子”基地,江苏省人民医院将在和县建分院。南京外国语学校在淮安建分校。去年,滁州市把与江北协作列为1号议案,规划 “一园三城”、共4379平方公里对接江北新区,其中汊河产业园与浦镇车辆厂合作,引进南京车辆零配件企业近80家。马鞍山规划宁丹科创园对接南京综保区,南京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在马鞍山建立研发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