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时间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如今仍发挥大作用

白起渠,又名长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距今已有2297年的历史。白起渠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国鄢城时,为在蛮河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

建设时间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如今仍发挥大作用

从一个作战用渠,转变为灌溉用渠,白起渠的建造者绝对想不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白起渠会被保存、修复和重新使用,并入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这2000多年的岁月,白起渠静静地滋润着数十万亩粮田,也讲述着一个工程技术与灌溉文化交织的中国水故事。

建设时间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如今仍发挥大作用

在鄢地入秦后,白起渠没有废弃,而成为引水灌溉用渠。从天空俯瞰,白起渠主渠犹如一条瓜藤,纵横交错的支渠串起了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堰塘,就像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瓜果。

建设时间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如今仍发挥大作用

早在元代,《大元一统志》就有“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的记载,也形成了白起渠“陂渠串连,长藤结瓜”的整体布局。

作为中华第一渠,白起渠建设时间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陕西郑国渠早33年。白起渠历经“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多个历史时期,先后五次大修,吸引了郦道元、欧阳修、曾巩等一大批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直到明朝后期,白起渠才逐渐淹废。抗战时期,张自忠将军再提重修,但终因战事紧张和国民政府腐败而搁浅。

建设时间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如今仍发挥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白起渠成为湖北修复的第一个大型灌溉工程。经过数十年努力,如今的白起渠串连起了各型水库16座、堰塘2600多口,灌溉保证率保持在85%以上。

建设时间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如今仍发挥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