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兵的身上有兩種字「兵」和「勇」?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站,清朝的夜郎自大閉關鎖國,才有了後來被八國聯軍把自己住的首都都打下來了,清朝的官兵也是不堪一擊,不光是火器的原因,八旗子弟常年的高俸祿,也是腐朽不堪,戰鬥力低下,當我們看到清朝士兵身上會有兩種樣式,一種是身上寫著“兵”,另一種是寫著“勇”,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清兵的身上有兩種字“兵”和“勇”?

其實這兩種差別也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士兵編制的原因。

身上寫著“兵”的,代表著是清朝政府的常備正規軍,其中又有兩種,一種叫八旗軍,另一種叫做綠營軍,所謂的八旗子弟都是統治者自己最初建立的,分為正黃、正白、正藍、正紅、鑲黃、鑲白、鑲藍、鑲紅!這是正統的滿八旗,到了後來才有了補充,加入了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為什麼清兵的身上有兩種字“兵”和“勇”?

八旗子弟是清朝常掛在嘴邊的話, 也說明八旗子弟是朝廷的嫡系部隊,地位比別的部隊要高,收入也高,負責的地方也都是皇宮種地和重鎮要塞之類的!

清軍入關的時候八旗子弟個個如狼似虎,但是隨著安逸的生活和高收入的腐化,慢慢的戰鬥力就大不如前了,後來在乾隆時期,白蓮教起義,八旗子弟去鎮壓,完全沒有戰鬥力,還是靠著綠營軍鎮壓下去了!

為什麼清兵的身上有兩種字“兵”和“勇”?

同樣的流程慢慢的又發生在了綠營軍身上,綠營軍也變的腐朽了,到了太平天國的時候,直接潰不成軍,被太平軍打的落花流水,朝廷沒辦法又招募一幫臨時的地方武裝力量。

當時最有戰鬥力的就是曾國藩他們的“淮軍”和“湘軍”,這幫武裝力量都是地方武裝力量,是有戰事的時候,臨時組建起來的。這幫武裝力量身上穿的就寫著“勇”,也就是無畏的平民,勇不可擋的意思!本來勇是臨時有戰事就組建,沒戰事的時候就回家正常生活,但是到後清朝末期,正規軍戰鬥力低下,“勇”就漸漸的替代成了清朝的主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