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民族——升級版部族戰爭

遠古民族——升級版部族戰爭

與之前的部落戰爭相比,部族戰爭的規模要上了一個臺階,這個單純說概念可能不太好理解,打個比方就更好理解了。 明朝時期,遼東邊牆以外生活著女真人的各個部落。松花江中上游的吉林中部生活著海西五部,哈達、輝發、烏拉、葉赫、蘇完,長白三地區生活著長白三部,鴨綠江、訥殷、朱舍裡,遼寧東北部生活著滿洲五部,蘇克素、哲陳、完顏、渾河、董鄂,總計13個部落,分散在將近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部的人口大約在一兩萬人左右。其中比較大的部落人口就在三四萬以上,一些小部落的人口只有五六千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女真各部互相之間互毆,一般傾全部落的成年男性,也只能湊到三五千的兵力,小部落就更少了。努爾哈赤最初兼併滿洲5部、長白山3部時,每次出兵的兵力都不過小几千人,甚至最早期的戰爭只有小几百人的兵力,比兩個村莊械鬥的規模高不到哪裡去。

遠古民族——升級版部族戰爭

而當建州吞併五個部落後,形成一個小型的部落聯盟時,海西四部也曾暫時結盟,並且會同周邊的其他部落,共計九個部落攻打建州。這場戰役就是古勒山之戰,海西聯盟彙集的兵力將近三萬,建州的兵力只有一萬左右,這樣的規模,在近代戰爭出現之前,已經是相當大的規模了。 海西、建州各部都處在早期的農耕階段,漁獵和畜牧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一點上,他們與4000多年前的東羌、苗羌各部的社會發展狀態非常相似。不過區別是,女真人已經使用鐵器了,而東羌苗羌還使用著石器,且糧食的產量也差別很大,所以東羌與苗羌人的戰爭,規模會比女真人的那場兼併戰爭要稍小一些。

遠古民族——升級版部族戰爭

無法考證4700年前左右,關中東部和河洛地區的部落數量,也無從得知他們的人口數量,更無從得知部落的名稱。只能稍微推測一下,這一區域將近1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部落數量在20個以內,人口在10萬到50萬之間,兩大聯盟幾乎各分一半,勢均力敵。經過上百年的小規模對掐,兩個聯盟的整合程度都得以提高,雙方各自徵用各部落內的成年男子,在農閒時組成軍隊,最鼎盛時各自可以達到一兩萬的兵力。 雙方爆發過類似於海西女真征討建州女真那樣的古勒斯戰役,而且發生的次數可能不止一次,其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也可能使規模最大、動員最徹底的一場戰役,在關中和河洛的交接處爆發,最終的結果是苗羌聯盟戰敗。

遠古民族——升級版部族戰爭

在這場戰役之後,苗羌部落有的選擇臣服加入東羌聯盟,有的選擇抵抗東羌,直到被攻破部落領地,村社遭到洗劫,才最終向東羌聯盟投降。而有的部落,選擇了遷離故土,往南方的南陽盆地遷徙,繼續維持著部落聯盟,準備隨時反攻鄭洛地區,收回家園故土。 這場重要而且規模最大的戰役,給東羌人和古苗人各個部落的族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他們將這場戰役,以及這一系列戰役組成的戰爭,口口相傳,代代相承,深刻到後代子孫的記憶裡。隨著歲月的流逝,到2000年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地民間都流傳著這場上古戰爭的故事,並且訛傳成了多個版本,又經過士人士人的筆墨加工,最終就形成了傳說中的,炎帝與黃帝的阪泉之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後,東羌聯盟的廟底溝二期文化進佔中原,取代了中原腹心地區,苗羌人的大河村文化。戰爭的最後階段,苗羌聯盟的大首領所在的部落,是苗羌各部中最強盛的部落,他們的村社周邊建造了一圈接近圓形的土城牆,牆高在3米以上,厚度達到四到五米,這顯然是應對戰爭防禦的需要。 但是這座村城,在古苗人趕走古羌人,復興大河村文化的5300多年前建起,到4700多年前就逐漸荒廢,見證了羌、苗之間的興衰。 然而,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東羌人和苗羌人的恩怨糾葛,還將在中原地區繼續上演,而且,一個新的族群也將加入到這場漫長的戰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