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死前留下四個字,解禁一項千年前的制度,被唾罵數百年

公元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享年71歲。人都有生老病死,就算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能例外,這很正常。可是,朱元璋在臨死前卻留下了最後一道命令“責殉諸妃”,解禁了一項千年之前的制度,直到現在都被人唾罵。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四個字,解禁一項千年前的制度,被唾罵數百年

晚年的朱元璋失去了兩位最親的人,一個是馬皇后,一個是太子朱標。或許是極度傷心,在臨時之前竟然要求40多位妃子為他自殺殉葬,只有張美人因女兒才四歲需要撫養才免於一死。這項“活人殉葬”制度開啟之後,明朝歷代皇帝都紛紛效仿。從朱元璋到明景帝五任皇帝,共有100多妃子殉葬,不光皇帝,連諸王爺死時,亦多“王妃皆殉”。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四個字,解禁一項千年前的制度,被唾罵數百年

活人殉葬制度起源與商朝,那時相信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所以用生前的財寶和美女為之殉葬。直到春秋晚期,隨著文明的演進,人殉現象越來越少,大多開始用泥塑或木偶代替活人殉葬。直到公元前384年,被認為最沒有文化的秦國也正式下令廢黜。兩漢之後,中原王朝基本上廢黜了人殉制度。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四個字,解禁一項千年前的制度,被唾罵數百年

自從朱元璋解禁這一項殘忍制度後,宮內怨聲載道,直到公元1464年,明英宗臨死時發佈遺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這項持續了67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再次被封禁,明英宗為什麼做出這種決定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四個字,解禁一項千年前的制度,被唾罵數百年

一是與個人經歷有關,明英宗經歷了土木之變,又被弟弟軟禁多年,更看重感情;二是為了保護錢皇后,他擔心自己死後,宮中有人會逼迫錢皇后自殺殉葬。其實,不管是何種原因,明英宗的這個決定,無疑是順應天理人心的,受後世稱讚。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