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孩子收丁克稅?有孩子「養不活」又怎麼說,教授你來告訴我!

某政法大學教授對外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國家設立生育基金來幫助中國家庭多生孩子,減輕有新生人口家庭的壓力,同時對那些沒有生育後代的家庭施行加徵稅收政策,稅收叫做“丁克稅”

,意思是雙薪家庭的工薪階層且沒有後代。

沒孩子收丁克稅?有孩子“養不活”又怎麼說,教授你來告訴我!

消息一出,引發了輿論一片譁然。一方面有生育意願的家庭提出了認同的觀點,認為撫養後代本身壓力是巨大的,尤其是當今社會,培養一個孩子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養活”了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養好,要保證孩子乃至成人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教育質量,因為教育的成本越來越大,而讀了數的孩子並不一定就能腰纏萬貫,更有甚者很有可能畢業之後面臨失業,因此倘若能有相應的基金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幫助,並能在教育上給予一定的支持,至一系列的措施將有利於未來一代的健康成長。

沒孩子收丁克稅?有孩子“養不活”又怎麼說,教授你來告訴我!

而另一方面,有人則秉持完完全全相反的態度。沒孩子多收稅?沒孩子怪我嘍?有了孩子養不活怎麼辦?你掏錢養我孩子?你一句話就讓我們多掏錢,老百姓何德何能總要被教授嫌棄?這種觀點有些誇張,不過不無道理。在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都採取著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秉持著“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的理念,對於這種觀念人們也深深的認同,因為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有飯吃、有學上,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要能上好學,能上名校,日後能為國家做貢獻,成為有用的人才。

沒孩子收丁克稅?有孩子“養不活”又怎麼說,教授你來告訴我!

雖然有科學分析說家中多個孩子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利於避免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幾率,但是對於條件不好的家庭,不要說兩個孩子,就連一個孩子養活起來都十分艱難。有觀點認為這些教授直接忽略現實狀況,沒錢的家庭連自己餬口都難,哪來的錢讓孩子好好生活?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倘若孩子從小到大沒有書讀,早早輟學幫家裡做事,那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對於偏遠地區,倘若社會沒有有效的就業,就算是剩一百個孩子也於事無補。

有觀點認為,當務之急並不是考慮如何處罰沒有孩子的家庭,而是要正視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大學生和各種社會人員沒有工作並面臨失業,滿腹經綸的人空有報國之情卻沒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這樣的矛盾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需要全民共同面對,而不是處罰了一些人就會改善另外一些人的生活。

沒孩子收丁克稅?有孩子“養不活”又怎麼說,教授你來告訴我!

有觀點認為,教授這種群體一直沒有察覺到社會人員就業的困境。他們並不覺得賺錢是一種困難的事情,而社會上沒有充分教育基礎的成員並沒有這種資質,甚至有良好基礎的學生甚至同行也面臨著一些瓶頸。有人就提出,一個教授的觀點能讓在另一個教授身上實現,就有推行和參考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反而引起公憤,因為不是限制這些群體,就是約束那些群體,他們似乎不怎麼反思自己的影響力。

一個家庭,培育後代是終生的大事,而不是別人一句話就決定後代的一生。與其因為孩子多收稅,不如就目前的環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是很多教授能成立企業給大學生和社會成員提供就業,那麼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沒孩子收丁克稅?有孩子“養不活”又怎麼說,教授你來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