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他“另類”很創意,現實很“天馬”,卻一如既往地用“火星”方式展現地球上的生物,連上帝也捉摸不透,只能把他的“偉大”理解成“無厘頭”。其實,他就是 一個小人物,當別人看著銀幕上的他盡情“作踐”自己笑到肚皮抽筋時,他早就從一個“死跑龍套的”硬生生擠到演員的行列裡了,於是我們習慣稱他為“喜劇之王”,他一直在“奮鬥”,無論是戲裡的角色還是戲外的“星仔”到“星爺”。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在《霹靂先鋒》裡,他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小混混,李修賢正是看重他和劇中角色相吻合的草根氣質。在這部與喜劇沾不上一點邊的“劇情片”裡,星仔只是作為一個悲情小人物而存在著,那些所謂的“神經質表演”也只是驚鴻一瞥,而就是 憑如此“正規”的本色演出,周星星不僅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也正式跨上了他的電影之路。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也許是因為周星馳童年過多地混在社會的底層,他在銀幕上的角色多半是一些像《龍在天涯》、《小偷阿星》裡那些沒什麼大作為的小人物。

經過《望夫成龍》、《一本漫畫闖天涯》的慣性演出,他漸漸展露了其獨有的喜劇天分和風格,特別在《咖喱辣椒》裡,他把一個開始只會跟搭檔爭風吃醋到最終戰勝邪惡的小警察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其略帶“隨意”的演繹喜感十足,完全蓋過了張學友,那種顛覆邏輯性的表演儼然成了“無厘頭”的雛形。但在當時,大多人還接受不了,這個在銀幕上亂搞亂鬧的“神經病”頂多算是一個惹人發笑的“小丑”。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流氓差婆》的導演劉鎮偉真正發現了周星馳的潛能,之後的《賭聖》一舉成為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讓周星馳第一次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喜劇明星,成了萬眾矚目的“偶像”。這個角色不像“賭 神”發哥那般瀟灑倜儻,基本以更加平民甚至“低劣”的形象示人,片中角色的“成功”也奠定了其之後在電影中小人物成就無厘頭英雄形象的基礎。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之後,周星馳瘋狂地陷入了小丑和英雄混搭的境界,絲毫不介意醜化自己和身邊的配角,挖苦、嘲諷、壞笑等,無所不賤又無所不能,成就了周星馳多個銀幕上的經典形象。

《家有喜事》裡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經病,要麼為錢要麼為了泡妞;

《武狀元蘇乞兒》就連他的老爸都“無恥”到讚揚兒子愛上妓女是偉大的個性品味;

《審死官》裡為了錢財地位,昧著良心替人消災擋罪,“賤”到下一輩慘遭報應;

《整蠱專家》整人整到讓人慾死不能的最高境界;

《鹿鼎記》裡 的韋小寶更是人盡皆知的賤中極品;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各種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角色被周星馳無限放浪,人世間的劣根品質應有盡有,而周星馳在被各種無厘頭重新洗禮後,也在向探討人性的電影道路上越走越遠,想在與自己擁有巨大反差的深度電影上加大造詣。

《九品芝麻官》裡能把死人說活,而放在現實裡其臺詞的功效估計仍然無人能敵。

《大話西遊》的至尊寶開始把“賤”玩到真誠的高度,引人發笑又讓人感動。

《食神》把莫文蔚的形象作踐到極致。

身為導演的周星馳在《喜劇之王》裡慢慢收斂“賤相”並奉獻了精彩的內心戲。

更草莽、更自信的《少林足球》讓周星馳從“最好的演員”轉身成為“最好的導演”。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確定了將來的方向,周導更加“放肆”、更加“自我”,厚積薄發的《功夫》從天而降,一掌“如來神掌”從華語影壇高調打向了全世界,所到之處歡呼雀躍。最令人驚歎的是,片中的小人物最終蛻皮成蝶化為一代武術宗師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已然成為功力深厚大師級導演的周星馳。

周星馳:賤,是一種奮鬥,方可成長

​那個以往電影中的“周星星”漸漸遠去,那個戲份越來越少、臺詞越來越短的“周導演”身邊卻出現了一群隨周而行 的“星星”,那些創意、那些豪邁的意境已經無限地被周星馳掌控在了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