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在常熟虞山東麓,有一座孔子弟子的墓園,言子墓。言子,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一位南方人,被後人尊稱為“南方夫子”。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說到言子,可能很多人覺得陌生,但如果說到《論語》裡常提到的子游,可能有人就知道了。言子,名偃,字子游,春秋末期吳國琴川(今江蘇常熟)人,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人”之一。言子以文學見長,學成後南歸,對孔學的南播、江南繁榮貢獻很大。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據史料記載,言子生於吳楚爭霸之時,父母期望戰爭早日結束,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因此給他取名偃,含偃武修文的意思。言子天資聰慧,在20歲那年,他顧不上自己新婚燕爾和路途遙遠,背井離鄉,隻身一人北上來到魯國求學,最終投身於孔子門下,成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言子比孔子小45歲,是孔子晚年的學生。雖然是在孔子晚年周遊列國時所收的學生,但他勤學好問、善於思考,還能將老師的教導用於實踐,所以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後世孔廟中所設立的“十哲”牌位陪祀,言子名列其中第九位,可見其深受後人的讚許。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說到言子踐行老師的思想,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言偃陪孔子參加祭祀,祭祀儀式結束後,孔子仰天長嘆。言偃覺得十分奇怪,就問:老師,你為什麼嘆氣?孔子說:我沒有趕上夏商周大道實行的時代,心裡總是很嚮往!接著他聲情並茂地向言偃描述了“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的大同社會的景象。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老師所描述的大同社會,給言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言子當上了魯國武城的宰相,便遵照師訓,以禮樂教化人民,整個城市安寧,人民生活喜樂。孔子有一次來武城,聽到處處有絃歌之聲,開玩笑問言偃說:“殺雞焉用牛刀?”言偃恭敬地回答說:以前老師曾教導我,做官之人學習就會有仁愛之心,百姓學習就會明辨是非、聽從教導,教育總是有用的啊!孔子十分滿意,就對隨同他一起來的學生說,言偃的話是對的。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孔子的大同社會想法終生影響著言子,在孔子去世後,言子與孔門弟子整理孔子文獻,編輯完《論語》一書後,便返還了故鄉常熟。已是暮年的言子,不辭辛苦,身體力行在家鄉以禮樂教化鄉民、傳道講學,後人記載:故吳逸民,聞風向學,從之遊者以千計。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不僅如此,言子傳道還影響了周邊很多地區。言子來到東海之濱海隅開設學館,在他的倡導下,海隅處處可聞禮樂之聲,言子也被海隅百姓尊為“賢人”。為紀念這位畢生致力於傳學興禮的賢人,在雍正四年(1726年)該地正式置縣時,取縣名為“奉賢”,就是今天的上海市奉賢區(原奉賢縣)。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孔子曾說“吾門有偃,吾道其南”。言子果然沒有辜負老師期望,將孔子的思想,尤其是晚年精髓的“大同”,帶回了南方。至今,在常熟有很多言子的遺蹟,虞山鎮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東嶺有言子墓,學前街有言子專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言子墓,位於虞山東麓半山坡上,一說初建於西漢時期,另一說歷史久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言子譜牒》記載,西漢武帝時,言子的17世孫言成大始修祖墓,後漸漸荒蕪。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如今的言子墓範圍很大,氣勢恢宏,歷代所建墓上建築,基本保存完整,墓門面對常熟北門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上有三道牌坊,分別建於雍正和乾隆年間。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從北大街進入言子墓道,首先看到的是第一座沖天花崗岩石坊,三門四柱,上書“言子墓道”四個大字。這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言氏後人言汝洙等奉皇命修建的牌坊。這個石坊與常熟的另一位偉人仲雍的墓石坊並行,相距不過100米。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走過“言子墓道”門坊,山腳下築有一條小溪名“影蛾川”,溪上建有一座石橋,名“文學橋”,這些都是在乾隆年間為紀念言子修建的。石橋歷經風雨,痕跡斑駁,橋名幾乎被歷史風霜消磨殆盡,要很仔細才能辨認出。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過了石橋登上幾十級臺階,便是第二道石坊,坊額為“道啟東南”。這座石坊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據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時,乾隆帝首次南巡來到蘇州,言氏裔孫言汝泗前往迎駕,得乾隆御書“道啟東南”四字,於是在言子墓道修建了這第二座石坊,以彰榮耀。石坊背面鐫刻“靈萃勾吳”四字,意思是言子是南方的精英。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道啟東南”石坊左側山坡上有座三間祭殿,名“崇祀堂”,殿正中牆上畫有一幅線刻言子像,為近代新建的建築。崇賢祠側有“墨池”,而在常熟城內的言子故居中有一處墨井,傳為言子書寫時所用。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再向上,墓道邊有一座古老石亭,重簷歇山頂,很有歷史年代感。據說是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造的,亭正中懸掛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五次南巡時御書的“文開吳會”匾額。兩側還分建單簷御碑亭,亭內放有乾隆年間的御製祭文的石碑,如今只剩殘碑,上面的祭文字跡依稀可見。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踏著臺階繼續向上攀登,前面就是第三座石牌坊,也是言子墓道最早建立的石坊,坊額是“南方夫子”。石坊前有兩隻石獅子守護著,石獅子的形態憨態可掬。這座石坊是雍正年間由江蘇布政使鄂爾泰所建,意在讚頌言子是孔子在南方的傳人。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過了第三道石坊,後面就是一道黃色的圍牆,圍牆綠藤攀援,黑色瓦片時有缺損,很有歷史滄桑的感覺。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進入圍牆後還有幾十級臺階。登上臺階是一圈用黃石砌築的羅城,裡面就是言子墓。墓前沒有立墓碑,墓後卻有兩塊墓碑鑲嵌在石牆上。一塊碑上刻的是“先賢子游言公墓”,另一塊上的字則看不清了。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站在言子墓上面,回首這條長約142米的墓道,三座聳立的石坊,彷彿可以看盡兩千多年來言子德潤吳中的光輝。言子是第一個把孔子思想帶回江南,教化吳地之人,就憑這一點,也該常來此地瞻仰他。

常熟言子墓道,千年虞山下埋葬著孔子唯一的南方傳人

小貼士:

地址:常熟市門大街與虞山中路交叉口西南200米

門票:免費

交通:公交車5路、7路、8路、9路、110路、112路、113路、114路、116路可直接到達“言子墓”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