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的他同意妻子改嫁,後來當上大官將妻子接回,妻子如此回應她

現代生活中很多夫妻只能同甘卻不能共苦,經常有夫妻因厭倦貧窮的生活而選擇分開,不覺讓人感嘆起婚姻的脆弱。古代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朱買臣休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朱買臣年少時因為窮困潦倒被妻子看不起而改嫁他人,不過朱買臣後來當了官發家致富後也沒忘記他的妻子,真算是歷史上心胸最豁達的高官。

貧困的他同意妻子改嫁,後來當上大官將妻子接回,妻子如此回應她

朱買臣,西漢時期吳縣人,字翁子。漢武帝時,為中大夫,累官至會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朱買臣家貧好學,靠賣柴生活。經同鄉嚴助推薦,拜為中大夫。東越多次反叛,朱買臣向漢武帝獻平定東越的計策,獲得信任,出任會稽太守。約一年後,因平定東越叛亂的軍功升官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數年後,朱買臣犯法被免官。不久復任丞相長史。後因事被漢武帝誅殺於長安。

他是一個胸有大志而不在乎貧窮的人,引用《三字經》對他的評價,簡單明瞭:如負薪。他心理素質好,不在乎別人對他的恥笑,一邊砍柴,一邊大聲朗誦詩書。朱買臣的妻子很是反感丈夫的行為,每次和他一起回孃家的時候,都受到嘲笑和白眼,就勸朱買臣不要再那樣放縱。崔氏跟著丈夫過著清苦的生活,漸漸地她有些不耐煩了,脾氣越來越壞,她從心裡看不起丈夫那副窮酸的樣子,說話尖酸刻薄。朱買臣有口難言,只得默默忍耐。

貧困的他同意妻子改嫁,後來當上大官將妻子接回,妻子如此回應她

一日,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朱買臣飢腸轆轆,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為多砍些柴草賣掉,買回米麵,妻子就會高興起來。誰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讓媒婆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實的張木匠。朱買臣一進家門,崔氏就提出要他寫下休書。朱買臣痛苦地請求妻子再忍耐一時,等他時來運轉,日子就會好起來。崔氏卻堅定地表示,即使朱買臣將來做了高官,自己淪為乞丐,也不會去求他。朱買臣見她全然不顧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寫下了休書。

然而,命運最會捉弄人,窮困潦倒的朱買臣臥薪嚐膽,幾年後終於發了跡,官至太守,衣錦還鄉的時候,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結髮妻子,因為他覺得她付出了很多,即使她後來忍受不了貧窮,改了嫁,也是情有可原的。於是,他派手下人把前妻和前妻的後夫接到他的“朱府”裡,想讓他們過著真正的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

貧困的他同意妻子改嫁,後來當上大官將妻子接回,妻子如此回應她

​當年,前妻覺得朱買臣無法給自己幸福,為了不受苦,她選擇了鄰村的木匠。那木匠的確使她光鮮了幾年,但她著實沒有想到朱買臣後來能有如此的成就。朱買臣越是大度想讓她過上好日子,她就越感到“羞”,於是已知羞的她來了個“懸樑自盡”,成就了一代烈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