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功成而身敗 只爲新君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在眾多漢將奮力反擊之下,七國之亂落下了帷幕。在這場戰役中,要說軍功卓著者,非太尉周亞夫和梁王劉武莫屬,如果非要爭出一個第一,那必然是周亞夫了。

西漢時期 功成而身敗 只為新君

然而,就像歷史上經常上演的那些戲碼,作為第一功臣,周亞夫的結局,也並未比叛亂的七王好多少。

當然,厥功至偉的太尉和梁王,救景帝於危難間,挽大漢江山之將傾,起初景帝對二人還是極為感激和信賴的。梁王與景帝兄弟情深自不必說,大將周亞夫兩年後更是被提拔為丞相,相當受器重。

然而,誰能料到,十年後,周亞夫的死,卻成了景帝一生被人詬病的汙點。這十年發生了什麼?

景帝始終牢記著,文帝臨終前曾囑託他:“關鍵時刻,可以任命周亞夫為大將”。叛亂剛起,景帝便急急任命周亞夫為平叛主將,所幸周亞夫最終也不負重託。在這兒我們先來說說周亞夫這個人,而文帝又究竟因何力薦周亞夫?

當年匈奴大舉進犯,文帝便任命了三位將軍,帶兵拱衛長安。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前去犒勞軍隊。其餘軍營聽說皇帝來了都將文帝自動放行,唯有到了周亞夫駐紮的細柳營外,文帝竟被攔截了下來。在周亞夫允許後文帝方才進入;好歹是進來了,卻又被告知軍營中不能騎馬,文帝便只能牽馬步行……總之一切都得嚴格按照軍令來。

而當身披盔甲、手持兵器的周亞夫攜眾將面見文帝時,第一句便是:“穿戴鎧甲頭盔的軍人不行跪拜之禮,請求用軍禮拜見。”

可見,治軍嚴明是周亞夫帶兵最大的特點,漢文帝不禁讚道:“此真將軍也!”

至此,周亞夫這個人的性格,我們也算摸清一點了,通俗一點說,就是直得不會拐彎。而他這種性格,戰場為將,必是鐵面無私的能將,為人稱道;可在朝中為臣,如此不懂得變通,必然極易得罪人。

就拿平定七國之亂一戰來說,梁王在拼死抵抗叛軍的同時,向長安送出了多封信請求支援,周亞夫卻完全不予理會,哪怕是景帝勸說都沒用。因為周亞夫需要梁王死守睢陽,從而給他爭取時間繞到叛軍後方斷其糧草,最終前後夾擊,非此法不能取勝。

西漢時期 功成而身敗 只為新君

梁王這邊的戰況有多慘烈,對周亞夫的記恨就有多深刻。此後,梁王常在漢景帝耳畔說周亞夫的短處,景帝自是知道周亞夫為人,也沒當回事,可作為梁王生母的竇太后卻不能答應,周亞夫此番作為這豈不是置梁王的性命於不顧?

當竇太后也想封外戚為侯時,周亞夫就似當初的王陵一般直言不諱:“高祖曾立誓,非劉姓者不得為王,非建功者不得封侯。”

景帝想要封匈奴的降將為侯,周亞夫再次堅決反對:“漢朝若厚待匈奴叛徒,那今後漢朝出現了不守節的大臣,大王要怎麼懲罰他們?”

軍功歸軍功,但你總不跟我統一戰線,時間長了,誰心裡都不會舒服。果然,景帝漸漸開始心有不悅,況且景帝一心想要籠絡匈奴一方的將領,周亞夫竟如此“頑固”,景帝索性直接下達了封侯的文書,不再理會周亞夫。

見皇帝不再看重自己,失落之餘,周亞夫更是稱病不朝,和皇帝慪上氣了。

然而,周亞夫這一慪氣,竟慪了四年。景帝心想,我知道你的驢脾氣不跟你計較,但你這打算跟我槓到底的態度是怎麼回事?你還有沒有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而這景帝也是有意思,一次宮中宴會,他故意賞了周亞夫一塊並未經過切割的熟肉,還沒有配筷子,頗有些“你求我賞你一副筷子,就算你跟我低頭認錯”的意味,然而周亞夫卻陰著臉朝管事的侍者索要筷子。

景帝“笑”道:“我賞你肉吃你還不高興嗎?”

周亞夫一聽,忙起身謝罪。

景帝見此,當他已是服軟,便擺擺手讓他起身。未曾想,周亞夫起身後,並不是回到了座位上,而是一扭臉兒,走人了!

這下,周亞夫算是把景帝得罪了個徹底。

可儘管如此,此時的周亞夫既無兵權,也不任職,根本沒有弄權玩勢的機會,這殺身之禍又從何而來?

原來是周亞夫之子看周亞夫年老,就偷偷買了五百廢棄的甲盾,想給周亞夫日後發喪時用(這兒子真是很用“心”了!)。但這遁甲,即使是廢棄的,也是禁止私人買賣,除此之外,周亞夫的兒子還拖欠了傭工工錢……這些事都傳到了景帝耳中,景帝命人嚴加查辦。

西漢時期 功成而身敗 只為新君

被查辦的周亞夫,對兒子所做是一無所知。可這在外人看來,周亞夫依然是對景帝不加理睬,以至於對朝中公務也拒絕配合。景帝聞之大怒,即刻將周亞夫交給了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

廷尉訓問:“你為何要造反?”

周亞夫怒目而視:“我兒買的不過是些陪葬品,你憑什麼說我造反?”

廷尉冷笑一聲:“哼!就算你不在地上造反,到了地下也肯定要反!”

這不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麼?!睚眥欲裂的周亞夫,氣得牙齦都要咬碎了。然而,沒有人聽他的辯解,包括曾經重用他的景帝。

周亞夫僅存的尊嚴,是不與這用心險惡之人再多費一句口舌。自那天起,他開始絕食抗議,堅持了五日,最終身亡於昏暗的牢獄之中!

俗話說,剛極易折,強極則辱,用來形容周亞夫,卻是再合適不過!只是,周亞夫死後沒多久,景帝駕崩,武帝繼位。作為一代名將,死於這樣的時候,著實耐人尋味。

或許,這便是景帝為漢武大帝籌備的一份登基大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