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釣魚:想讓魚兒咬鉤你得這麼幹!

魚兒不咬鉤,有許多方面的客觀因素。但是,魚只咬別人的鉤而不咬你的鉤,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最初,我跟隨老釣手用傳統方法釣池鯉的時候,魚獲一直比老釣手們少很多。有一天,我佔據了一個最出魚的位置,卻仍舊釣不過他們。看到我焦躁的樣子,左手旁的老釣手說:“你的窩子裡魚不少!魚不咬鉤是因為你把蚯蚓拍死了。

吳說釣魚:想讓魚兒咬鉤你得這麼幹!

鯉魚不像其他魚什麼形狀的蚯蚓都吃,鯉魚不會,只要蚯蚓不蠕動它就不理睬。”見我半信半疑,老釣手提起他的竿子,在蚯蚓罐子裡扒拉了一陣子,抓出一根鮮活的紅蚯蚓來,用指頭一掐兩段分上雙鉤,斜著就將鉤餌扔進我的窩子。沒用上幾秒鐘,我眼瞅著他那浮標動了幾下就沒入水中,他提起竿子,三下五除二,一尾約2斤重的野生鯉魚就被他遛上岸,“啪”的一聲入了他的魚護。

蚯蚓的鮮活程度對於釣鯉魚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釣個體較大的鯉魚的時候。有的時候,你把蚯蚓掐斷了它就不吃,除非你整條掛鉤。

我就見過在釣位上不斷更換蚯蚓的主兒,最終他的伎倆沒白費,拽出一尾數斤重的河鯉來。釣大鯽魚也是如此,好多人將魚不愛咬鉤歸咎於天氣、窩點等因素,卻不知你那魚食在水裡浸泡了小半天不知道換換,尤其是你逗都不知道逗它一下。

吳說釣魚:想讓魚兒咬鉤你得這麼幹!

很多菜鳥們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這樣一幕:你旁邊的釣手不停地上魚,你的浮標卻一動不動。最後,你把鉤餌扔進他的窩子,與他浮標挨著浮標。可人家照常上魚,你的浮標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只有當人家摘完魚上餌的時候,你的浮標才會點上幾點,待他投下鉤餌後,你的浮標又恢復原樣。這種例子很經典,多少年來都在釣界流傳著,但是真相很少有人去探討。

其實,這裡面除去之前提到的魚食是否鮮活外,還有面餌的狀態、味型、顏色,以及其他不少不確定因素在裡面,臂如在釣組方面,你的大線是否與他的一樣粗細?水線是否一樣長?子線的長度、粗細、顏色、柔軟度,以及鉛墜的大小、粗細是否等同?

吳說釣魚:想讓魚兒咬鉤你得這麼幹!

位置是否處在同一高度?鉤餌擊水聲的大小,以及8字環和太空豆的顏色一致嗎?還有來自釣手自身方面的因素,比如你著裝的顏色,站位的影子投射點;你手上是否有異味沒洗掉?比如來自之前釣上來的掠食性魚類身上的粘液,或者防虻、蚊油,路上修車沾手上的汽油等等。

許多釣魚新手並不懂得“細節決定成敗”這個道理,我見過不少粗心大意、吊兒郎當的釣手,通過他們的用線就可見一斑。比如主線在線板上纏得過緊,使用時大線不是呈“Z”字形就是如同被拉長了的彈簧,致使水下魚咬鉤的信號傳導逐層衰減。

吳說釣魚:想讓魚兒咬鉤你得這麼幹!

我就見過這麼一位,他在釣魚的過程中浮標一下子升了上來,斜躺在水面,提竿卻一無所獲,如此重複幾回。他問我原因,我提出線來看了一下,把鉤子又撇進水裡,告訴他端著竿子釣,浮標一動就提竿。據此,他連上了幾尾鯉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