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N記者 姜鵬飛 陳 強 陶克強 攝影記者 馮玉坤

昨天清晨6點40分許,嘉興市區南湖大橋下,62歲的袁杏英一手拉著老伴,一手攥著雨傘和黑色的塑料袋,徑直向環衛工工作站走去。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她將老伴扶坐在工作站門前的一張破舊的椅子上,用一條破舊的紅圍巾拴牢,然後戴上草帽,拿出一把掃帚和一個長柄簸箕,開始了一天的保潔工作。

帶著老伴上班,袁杏英已堅持了四五年。

不過,老伴的病情起先還沒有這麼重。幾年前,袁杏英在南湖大橋附近搞保潔時,老伴只是跟在身邊,四處亂轉。

最近一年多來,老伴病情加重,意識混亂,生活不能自理,袁杏英只好將他拴在身邊。這位淳樸的保潔員,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夫妻間樸素的情感,“不管命運如何,我們都要不離不棄。”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他可比小孩子還難管”

昨天凌晨5點不到,天矇矇亮,家住嘉興市區隆興公寓的袁杏英早已起床,麻利地給老伴穿衣、洗臉、燒粥、餵飯……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對袁杏英而言,這是她每天的“必修課”,但從來沒一點怨言。

袁杏英的老伴陳阿根意識混亂,不能與人正常溝通。袁杏英給他穿衣洗臉餵飯時,他總是動來動去,嘴裡嘀嘀咕咕地自說自話。

281路公交車是袁杏英每天上班的交通工具。為了趕乘頭班車,袁杏英沒來得及吃東西,就急匆匆地拿著工具,帶著老伴,從所住的4樓下來,朝公交車站點趕。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老伴卻像個孩子,邊走邊玩,袁杏英邊拉邊扶邊哄。

他們走了將近20分鐘,6點15分到達公交車站臺。此時,公交車還沒來,陳阿根又開始躁動起來,不停地想往外跑,袁杏英怕錯過車,便哄著他,把他不停地往回拉。

6點20分,281路公交車準時來了,她用力扶著老伴上車。他上了一半又要下車,她焦急地拽著他,熱心乘客出手相助,夫妻倆總算上了車。

她讓他坐在座椅上,自己則站在他的身邊,默默守護著,生怕他從座椅上摔下來。

大約15分鐘後,袁杏英邊拉邊扶邊哄,從市區梅灣街公交站臺下了車,趕往南湖大橋下的環衛工工作站。

像往常一樣,袁杏英用破舊的一條紅圍巾將老伴拴在一張破舊的椅子上,老伴動來動去,她一言不發,耐心地安頓好他,然後拎著掃帚、長柄簸箕忙開了。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看著袁杏英照顧老伴的這份辛苦,一位同事不由得嘆息:“真像管一個小孩子!”

“他可比小孩子還難管!”袁杏英心疼地說,“小孩子好動,但總能明白你的意思,他可什麼都不明白啊!”

“我要是去做手術,就沒人管他了”

走出工作站,個頭瘦小的袁杏英右手緊握大掃帚,左手拎著長柄簸箕。發現路面上有一隻煙盒,她便熟練地揮動掃帚,把煙盒精準地掃入簸箕。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掃著掃著,她還會習慣性地回過頭來,看一眼這個讓自己揪心、牽掛的老伴。

袁杏英的保潔範圍主要集中在市區南湖大橋(禾興路)以西的梅灣街區域。她用眼睛盡力地“掃描”路面,認真清掃。在距環衛工工作站越來越遠時,她不由自主地扭過身子,向那裡望望,依然放心不下老伴。

1956年,袁杏英出生於嘉興農村,6歲那年母親病逝,父親帶著她和哥哥姐姐生活不易,她沒進過學堂,不識字,但知道自己姓袁。

陳阿根比袁杏英小1歲,是個被人抱養的孩子。他自小就沒了養父,和養母相依為命。袁杏英29歲那年,經人介紹與鄰村的陳阿根結了婚。

剛結婚時,家裡一貧如洗,但他們相守相愛。

那些年,陳阿根在磚廠打工,袁杏英在家務農。磚廠的活雖然很苦,但陳阿根每天下班還要匆匆地幫妻子下田幹活,“他割起水稻來又快又好!”

後來,陳阿根幫人殺豬賣肉,“他經常給我買一塊肉補充營養。”

再後來,陳阿根當了保安,依舊前前後後地為妻子遮風擋雨……“什麼苦,都不覺得苦。”回想起那段日子,袁杏英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們沒想到的是,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卻因一場車禍打破了寧靜。

五六年前的一個深夜,值夜班的陳阿根在回家途中遭遇車禍,一個人滿頭是血地回到家。袁杏英非常吃驚,趕緊叫了輛出租車把老伴送往醫院治療。在醫院裡,望著眼前的這位男人,她暗暗落淚。

此後,陳阿根沒再繼續上班。

袁杏英發現,老伴的精神狀況漸漸不太正常了,經常迷路。她心急如焚,四處籌錢,帶他去上海治療,“看了幾次,但依然不見根本好轉。”

無奈之下,袁杏英便把老伴帶在身邊,“他一個人在家沒人管,不放心,帶在身邊畢竟看得見、管得牢。”

不經意間,她帶著老伴上班,一晃四五年了。

昨天中午,空氣悶熱,戴著草帽的袁杏英額頭冒汗。她掃垃圾儘管動作熟練,但身邊的幾片落葉讓她看得有點吃力。她抬起頭,一隻眼球上像貼了一層薄薄的白膜,原來,她患白內障已經多年了。

“看過醫生嗎?”

“看過。醫生說要做手術。”

“怎麼還沒做手術啊?”

“我要是去做手術,就沒人管他了!”她轉過身去,繼續忙碌著。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將來真的幹不動了,再去申請也不遲”

“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困難沒把袁杏英打倒,反而讓她更堅強。

昨天吃午飯時,袁杏英回到老伴跟前,先是解開破舊的紅圍巾,攙扶老伴在橋下走幾圈活動一下筋骨。隨後,她又把老伴拴在椅子上,從屋裡盛了碗工友幫忙燒好的米飯,放上早上帶來的白菜炒木耳,兌了些白開水,再俯下身子,把飯菜一小勺接一小勺地喂到老伴的嘴裡。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陳阿根胃口不錯,吃起來格外香。他不時抬頭望著眼前這位一直陪伴他的女人,不時地動來動去,又不時嘿嘿地笑。

下午3點50分,結束一天工作的袁杏英帶著老伴來到梅灣街公交站臺,搭乘93路公交車回家。

車上,袁杏英仍像來上班時一樣,靜靜地站著,陪伴在老伴身邊。儘管面前空著一個座位,但她一直站著。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袁杏英邊拉邊哄地帶著老伴回到隆興公寓的家中時,已是下午4點26分。

隆興公寓是一個環境優美的拆遷安置小區,袁杏英的家卻是一套交付多年沒有裝修的毛坯房,屋裡零亂地堆著各種雜物,最值錢的“大件”是一臺破舊的冰箱。

燒晚飯時,袁杏英又把老伴用布條拴在客廳的椅子邊。為了儘可能照顧老伴,晚飯做得很簡單,只有清炒黃瓜一道菜。

下午5點多,吃過晚飯,袁杏英帶著老伴在小區散步。直到晚上7點,他們才回家休息。一天下來,她累得全身像散了架,安頓好老伴,自己倒頭就睡,“再苦的日子,只要兩人能在一起,就不覺得苦了!”

其實,袁杏英原本可以不用這樣辛苦,她和老伴有個30多歲的兒子,但多年不在他們身邊,也不能照顧他們。袁杏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每天忙裡忙外。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日子雖然清苦,但袁杏英的臉上依舊綻放笑容,一直滿懷感恩地生活。

單位的工友、小區的熱心人,會時不時地送她一些小菜瓜果;小區裡一位素昧平生的老闆,見老兩口生活不易,給她送來大米;社區居委會和轄區街道瞭解到他們生活困難,逢年過節會上門慰問……

“我們單位領導對我特別照顧,特意給我安排崗位,允許我帶著老伴上班,允許我提早幹完活,下班回家照顧老伴……”袁杏英說,“世上還是好人多!”

感動所有人!嘉興南湖大橋下,一位花甲阿姨帶著患病老伴去上班……

不少熟悉袁杏英的人覺得,她應該去申請低保,袁杏英卻樂觀地說:“目前還過得去,儘量少給人家添麻煩!將來真的幹不動了,再去申請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