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交警的「福爾摩斯」,捲尺、手電筒、放大鏡是他的法寶

廣州交警的“福爾摩斯”,捲尺、手電筒、放大鏡是他的法寶

捲尺是孫濤進行痕跡檢驗的“三大法寶”之一

有人為了騙保故意製造事故?有人開車剮蹭他人車輛後不認賬?有人撞車後將責任“嫁禍”給車輛?這些都可以通過痕跡檢驗的方式還原事故真相。在廣州交警支隊偵查大隊,39歲的孫濤從警15年一直在和交通事故打交道,在疑難交通事故痕跡檢驗鑑定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9年,成為破解交通事故“疑難雜症”的能手。

深度調查:揪出事故背後的安全生產責任人

因為孫濤所在的中隊要負責牽頭組織對涉及安全生產責任的事故開展深度調查,因此2月27日一上班,孫濤便對手頭的案件卷宗再三審核。

原來,日前,在黃埔區一條公路上,某單位為展示一款新型塗料,竟然未經交警等相關部門審批,私自在路面劃設標線。該單位並未按照規範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施工現場也只擺放了幾個雪糕筒。而在現場附近有一個公交車站,事發當天,一名行人慾穿過施工區準備搭乘公交車。不料,一輛裝有塗料和施工機器的車輛正在倒車,將行人撞倒在地。

接到警情後,孫濤和同事們開始研究案情。“現場施工時機器聲比較吵,安全員自稱看了倒車區沒人就去做別的事了。”孫濤說,其實警方從視頻監控來看,事發時現場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施工區無關人員可以隨時進入,也未有工作人員進行制止。最終,該單位兩名負責人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並被刑拘。

據悉,目前廣州已經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調查機制,對涉及安全生產責任的事故將開展深度調查取證,依法追究相關安全生產責任人的安全管理責任,觸犯刑法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痕跡檢驗:還原事故發生過程

一起復雜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能只需幾秒鐘,但要經過仔細的痕跡檢驗卻需要三五天時間,有時甚至需要更久。

近日,作者跟隨孫濤對一輛小車車身的碰撞擦痕進行勘驗。捲尺、手電筒、放大鏡,是孫濤進行痕跡檢驗的“三樣寶”。在停車場,他拿出捲尺對小車右側車身及車門處的擦痕測量距地高度,並仔細查看了小車右側後視鏡的邊緣。“關鍵在於運用痕跡檢驗理論以及動態思維分析痕跡形成的原因及過程。”在孫濤看來,交警所遇到的交通事故基本都是開放式的現場,民警現場勘驗時,如不能一次提取到微量物證或散落物,事後想要彌補就會很難。而交通事故調查的最終目的就是真實地還原事故發生的過程,因此痕跡檢驗就顯得尤為重要。最近在一起案件中,他將現場以及事故車輛勘驗提取的痕跡物證看了又看,多次往返事故車場,反覆進行推演。最終,一小塊車輛零件上斷口痕跡的不同形態“道”出了真相,事發過程逐漸清晰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