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笪國慶:古運河的那一段中國汽車工業史

溫婉的江南古運河,雄健的拱墅匠心精神,一柔一剛,相得益彰,從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工匠手工敲打試製浙江省第一輛4.5噸西湖牌載貨車、浙江省第一輛西湖牌轎車、浙江省第一輛西湖牌客車和浙江省第一輛645型無軌電車,到中國第一臺高速車用柴油機、開創中國重型汽車發動機斯太爾時代的WD系列發動機、排放達到歐Ⅴ、歐VI標準的MC系列發動機......古運河起源了浙江汽車工業,所培育的"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團結向上,頑強拼搏,敢打硬仗"的古運河畔企業精神和"具有精益求精、嚴謹細緻的高超技藝,追求完美、創造極致的職業精神,攻堅克難、創新超越的優秀品質"的"杭州工匠"精神,一直回報著杭州這座江南古城,傳承、發揚的匠心精神激勵著社會進步與文明的角角落落,使杭州產品得以勇闖馳騁世界大疆場,成為高品質時代的弄潮兒,拱墅古運河畔作為杭州工業曾經最主要的基地,積澱著近現代工業文明,流傳著一段佳話。

一、運河邊國企大廠的歷史及對汽車工業的貢獻:

上世紀直到八十年代,我國僅有一汽、二汽及南汽規模生產商用卡車,且均為中噸位的汽油車,"缺輕少重無轎車"是當時我國汽車工業的真實寫照。位於拱墅區運河畔湖墅南路66號的杭州汽車發動機廠(以下簡稱杭汽發)是我國唯一一家專業研發生產重型車用柴油機的單位,隸屬於一機部,也是杭州為數不多的"央企"之一。

杭汽發在60至70年代成功開發我國第一代6120型及第二代X6130型柴油發動機,包括專有的球墨鑄鐵曲軸技術,都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鑑於當時國內基本無汽車柴油機應用市場(柴油機大都為農機及船用機),當時位於長春的國家汽研所研究柴油機的專家大都調入杭汽發,使杭州汽車工業自主研發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並且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發隊伍,建立了杭州汽車工業深厚的技術底蘊,1965年,首臺高速車用柴油機6120的研發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宣告了國際反動勢力封鎖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失敗,為國家汽車工業填補了空白,因此說杭州的杭汽發是重型柴油機的搖籃、杭汽發的歷史就是中國車用高速柴油機的發展史也是實至名歸的。

80年代引進斯太爾項目時,其核心籌建組就曾常駐杭州,(當時設想是組建"三汽",後改名為重汽)並有意將重汽總部設在杭州,其組長是後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那時的杭汽發,專家領導雲集,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使得杭汽發斯太爾柴油機最早形成生產能力並投放市場,成為中國重型汽車工業最主要的發動機設計研發及生產基地之一。

二、汽車工業遺存的城市記憶:

城市在大拆大建的傳統城市化進程中,發現、保護和傳承城市記憶已成為體現文化內涵和打造公共形象的當務之急。工業遺存往往承載著特別的故事,是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無法估價的文化財富,具有標誌區域意象的功能,在文化的傳承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亦是城市記憶延續的重要元素和有效載體之一。大運河歷史文化和近現代工業遺存在杭州特別是拱墅區域內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挖掘保護和開發,如杭絲聯、橋西大河造船廠等;對於那些原有廠房建築已拆除搬遷的有特殊影響力的工業企業,運河兩側已經結合綠化景觀給予留存,如杭汽發"歐Ⅲ公園",東南面粉廠等。

作為浙江汽車工業的發源地,車用柴油機的"搖籃"的杭汽發舊址,在配合杭州市"退二進三"戰略中,進行了整體拆除,如今已成奢華公寓"武林壹號",昔日輝煌的國企大院早已物是人非。雖然留作青春往事記憶的老杭州人和兒時記憶的70、80後杭州人心中不免有些惋惜,但是有關部門還是保留了一塊綠地作為運河工業遺存的景觀區來追憶老國企的崢嶸歲月,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比"豪宅"新聞更加顯赫輝煌的共和國汽車工業的歷史,弘揚新時代"匠心精神",顯得更有特殊意義與內涵。

三、汽車工業遺存"歐Ⅲ公園"的故事

1、"歐Ⅲ"的背景:

"歐Ⅲ"指的是歐Ⅲ標準,即由歐盟組織制定的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到了歐Ⅲ階段,生產資料的代表—商用汽車,其發動機技術出現了革命性變化(見表1),供油系統實現由機械控制到電子控制的

轉變,為當前已實施的歐Ⅴ(國五)、歐VI國內外最高排放標準奠定了技術基礎。古運河畔的杭汽發因為研製開發了歐Ⅲ標準的電控高壓共軌發動機新品,為推動節能減排,拱墅區乃至杭州市產業轉型升級,環境提升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得到了黨委政府的認可與肯定,所以公園命名為"歐Ⅲ公園"。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2、歐Ⅲ發動機開發背景及影響:

1999年,為保護大氣環境,國家環保總局、機械工業部及科技部聯合發佈我國商用車排放標準實施時間,明確規定:2004年10月達到歐Ⅱ;2008年1月達到歐Ⅲ;2010年1月與國際接軌。

我國排放標準等效採用歐洲的排放標準,也就是說國三等同於歐Ⅲ,唯一不同的只是我國新車必須加裝OBD車載自診斷系統。

歐Ⅱ與歐Ⅲ對發動機而言存在一個代差,即必須實現由機械燃油噴射向電控燃油噴射的跨越,我國尚不具備這樣的技術。在歐Ⅲ的基礎上加上EGR、SCR等後處理技術則相對容易實現歐Ⅳ、歐Ⅴ及歐Ⅵ。因此對我國來說,歐Ⅲ是避不開也必須要邁過去的一道坎。

杭汽發從2002年開始先後投入近億元資金進行歐Ⅲ的開發(這在當時是非常大的一筆資金,為了工廠的長遠發展,職代會通過決議,職工們都同意少加工資少發獎金,勒緊褲帶搞開發,不得不說當時杭汽發工人覺悟都很高的,為新時代"擼起袖子加油幹"使命提供了一個好的歷史學習範本,精神值得弘揚),在對歐洲AVL、FEV及裡卡多等科研機構充分調研,確定技術路線的基礎上與英國裡卡多公司及荷蘭TNO公司簽署聯合開發協議。

在經歷樣機試製考核、生產線改造,小批量試生產及用戶體驗基礎上,2007年通過省級鑑定。杭汽發是國內唯一採用"四氣門+電控共軌"、"電控速率噴射+EGR"及"電控共軌+SCR"三種技術路線達到歐Ⅲ與歐Ⅳ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發動機廠家。

杭汽發的歐Ⅲ機保留了斯太爾WD615基本結構尺寸,儘可能不改變與整車的連接與匹配,80%的零部件與原型機可以通用,具有非常好的繼承性與經濟性,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和好評。2008年5月杭汽發積極響應杭州市"退二進三"、古運河保護申遺戰略實施,整體搬遷至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WD615電控共軌歐Ⅲ發動機榮獲浙江省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新產品。

杭汽發歐Ⅲ的開發成功是在企業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得到了杭州市政府及經委等領導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時任沈堅副市長親自參加了杭汽發與裡卡多合作開發歐Ⅲ發動機的簽字儀式。杭汽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中外聯合開發歐Ⅲ機簽字儀式合影

發歐Ⅲ的成功開發,不僅實現了我國發動機行業里程碑式的產品跨越,也提升了企業的產品研發水平和製造工藝技術水平,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杭州市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工匠,也為企業順利配合杭州市"退二進三"戰略,實施整體遷擴建改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了杭州市搬遷企業的典範。

綜合來講,拱墅古運河畔的重型車用柴油機的"搖籃"演繹了湖墅南路半道紅的前世今生,演繹了杭州乃至浙江省的汽車工業發源地,記錄了工業化發展的歷史進程,承載了特定時代人們的情感記憶和精神內涵;留存的工業遺存景觀對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維護城市歷史風貌、保持生機勃勃的地方文化特色,具有特殊意義。同時杭汽發老一輩工匠為杭州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給我們留下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留下城市記憶,彰顯汽車工業遺存,深入挖掘現有工業遺存景觀內在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旅遊價值,創新工業遺存保護及"匠心精神"傳承弘揚模式,使之成為大運河南端的"城市客廳"之一,有助於更好的留住汽車工業文明中拱墅匠人"根"和"魂",彰顯"運河沿岸名區"的獨特韻味,也有助於京杭大運河杭州段5A級景區創建。

作者:民盟拱墅區支部主委、拱墅區政協委員:笪國慶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