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謝建龍:運河千年古剎龍泉寺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龍泉寺位於餘姚城區姚江運河邊,龍泉山南麓,始建於東晉鹹康二年(336)。流經山門前的姚江,是中國大運河浙東運河的主要航道。2013年6月,大運河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次年6月,中國大運河項目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天下佛寺名龍泉者頗多,其中與明代大儒王陽明淵源最深的首推地處大運河陽明故里的餘姚市龍泉寺。餘姚市龍泉寺不僅是千年古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因在大運河畔王陽明曾在此結詩社、講良知,使其在中國哲學史、教育史、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南朝梁代,江南兵戈不息,浙東之地受害尤烈,餘姚全縣建築萬不存一,惟龍泉寺嶷然不動。為此,唐初著名書法家、邑人虞世南特撰《唐大龍泉寺碑》,認為“斯固三寶之力不可思議”。實則整個南朝受以梁武帝蕭衍為代表的帝皇提倡,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幾乎全民篤信佛教,以致叛兵盜賊也不敢肆意驚擾佛門,龍泉寺才得以保全。

唐會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詔滅佛,龍泉寺廢。唐大中五年(851)重建。唐鹹通二年(861),賜額“龍泉寺”,寺額三字為曾任率更令的唐書法家歐陽詢所書。龍泉寺在唐代就已經遠近聞名,吸引各地的文人騷客紛至沓來,傳世詩作有孟浩然《疾愈過龍泉寺易業二上人》、施肩吾《贈龍泉洞塵上人》、僧圓邱《寄白雲師》等。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龍泉寺毀於戰火。次年,金兵北退,宋高宗自海上經明州赴紹興,途徑餘姚,曾駐蹕龍泉山數日,後賜金重建龍泉寺。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龍泉寺又毀於兵火。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重建。龍泉寺在元代時規模達到鼎盛,自山麓至絕頂,有彌陀閣、千佛閣、蟠龍閣、羅漢院、上方寺、中天院、東禪院、西禪院、鎮國院、喚仙亭、更好亭、龍泉亭等建築,殿閣儼然,背山面水,景色堪稱一邑最佳。其中的喚仙亭,位於龍泉山東山腰,取意於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泊姚江》詩中的“喚取仙人來此住”句。喚仙亭後的更好亭,則因宋高宗曾在此俯瞰姚城全景,贊曰“更好”而得名。

龍泉寺在明早期仍然規模宏大,時人徐漢有詩云:“龍山蟠踞幾千年,半屬豪強半屬禪。”因為龍泉寺樓閣重重,庭院深深,又兼環境清幽僻靜,常被文人雅士選作交友集會、讀書結社之所,其中就有王華、王陽明父子。

明天順三年(1459),十四歲的王華與好友數人寄居龍泉寺讀書。寺僧苦於經常被客住的富家子弟侵侮,故意說寺裡有妖怪作亂。其他人都嚇得逃回家了,惟有王華留居如常。一連好幾個晚上,寺僧都裝神弄鬼嚇唬王華,王華均不為所動。寺僧知道自己的伎倆已被識破,只好向王華道歉說:“吾儕實欲以此試君耳。君天人也,異時福德何可量?”明成化十七年(1481),王華果然中一甲第一名進士。

弘治九年(1496),二十五歲的王陽明第二次參加禮部會試落第,回故里與致仕布政使魏瀚結詩社於龍泉寺。魏瀚作為王陽明的前輩,每與王陽明一起吟詩作詞時,但佳句往往先出自王陽明,魏瀚為此嘆曰“老夫當退數舍”。王陽明這次組織詩社的時間並不長,詩社的規模也不大,但對他以後主持書院講學積累了經驗。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明正德年間,姚城儒者錢德洪借址龍泉寺中天閣開闢講堂。中天閣,即中天院,始建於五代,取名於唐代詩人《題龍泉寺絕頂詩》中“中天氣爽星河近”之句。

明正德十六年(1621)九月,王陽明回餘姚省祖塋。錢德洪聞訊,攜錢大經、錢應揚二侄及鄭寅、俞大本等弟子,通過王陽明之侄王正心引薦,拜訪王陽明。次日,錢德洪又率夏淳、範引年、吳任、柴鳳、孫應奎、諸陽、徐珊、管州、谷鍾秀、黃文煥、周於德、楊珂等共七十四人,迎請王陽明至中天閣,向王陽明行弟子禮,正式拜王陽明為師。

明嘉靖四年(1525)九月,王陽明再次歸餘姚省墓,定會於中天閣,約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日為其親自開講之日。其餘時間則由錢德洪代為主講王學,學生們皆尊稱錢德洪為教授師。王陽明還為學生們制訂學規,親自書寫於中天閣牆壁上,名為《中天閣勉諸生書》。嘉靖六年,王陽明奉旨赴廣西平叛,其間多次與弟子錢德洪、王畿通信,至少三次提及中天閣會講。

明中期後,龍泉寺日漸蕪廢,至萬曆年間,所存者惟山門、大雄殿、中天院而已。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餘姚知縣劉長城將中天閣改建為龍山書院。1981年,龍山書院以“陽明先生講學處”的名義,被列為餘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升級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龍泉寺被溯江而上的英軍焚燬。光緒元年(1875),復由比丘尼功順募化重建,至今大雄寶殿明間脊檁枋下仍題有“大清光緒元年歲在旃蒙大淵獻黃鐘月比丘尼功順募化重建”字樣。重建後的龍泉寺共三進,前進天王殿,中進大雄寶殿,後進三聖殿。

新中國成立後,龍泉寺一度闢為餘姚縣文化館。至1990年3月重新恢復為宗教場所時,僅剩大雄寶殿及數間廂房。1994年後,陸續新建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藏經樓等。1997年,龍泉寺被列為餘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