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江湖無處不在,所以紛爭也無處不在。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初期往往純粹而具有活力,呈現生機勃勃的增長之勢。但一旦行業發展壯大,行業之間的利益格局凸顯,紛爭由此而生, 衝突由此而生。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個行業的從業者數量越多,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電商行業的發展有目共睹,網購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購物方式更加多樣的同時,一些陰暗的角色也在悄然滋生。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網絡差評師。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在網購越來越深入我們生活的今天,購物前參考一下之前顧客的評論,成為越來越多人不約而同的選擇。

來自其他消費者——這個獨立於商家和消費者本人的第三方使用體驗和建議,往往能夠讓消費者更直觀、客觀地加深對店家和商品的瞭解,避免掉入偽劣商品和無良商家的陷阱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更具可信度。

一片映入眼簾的好評,通常能夠極大促進消費者的購物慾望;

一條有理有據的差評,則往往能夠打消許多消費者購買的念頭。

商品的評價系統,如同懸在電商平臺商家們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一般,讓不良商家如履薄冰,促使商家講誠信、重質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但有時候,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本應起到完善電商生態的積極作用的評價系統,在別有用心的人眼中,就成了牟利的手段。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落網

近日,阿里巴巴以侵權為由將三名利用惡意差評敲詐商家的“網絡差評師”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令賠償1元,並在淘寶網主頁上向商家致歉。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法院受理了該案件。

一時間,網絡差評師這個“職業”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根據介紹,三名網絡差評師分工明確,杜某負責專門挑選下手的店鋪和商品,邱某負責給出差評。待商家“上鉤”聯繫邱某後,邱某就將杜某的聯繫方式推給商家。杜某則負責和商家後續的“討價還價”,要求店家

“花錢消災”,不然就“讓更多的人來給你差評”。

利用這種方式,落網前三人共敲詐勒索了5個商家,獲利超2萬元。天網恢恢,沒過多久,阿里巴巴安全部在接到舉報後,協助警方迅速偵破了此案。

三名通過惡意給出差評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的不法分子將面臨的,是法律的懲罰。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網絡差評師

網絡差評師,也叫職業差評師或惡意差評師,可謂是網絡市場的寄生蟲。他們專門依靠給出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惡意差評向商家敲詐勒索,“靶向差評,精準打擊”。他們有的單兵作戰,也有的團隊行動,有的網絡差評師背後,甚至有平臺、有組織,有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利用消費者網上購物時的擔心被騙的心理和對之前購買用戶評論的信任,他們用惡意的差評要挾電商平臺的商家,不給錢不刪評論,給了錢卻又三番五次來“光顧”。

2017年,在深圳從事網上電腦配件經營銷售的小童(化名)就曾飽受網絡差評師的騷擾。他的店鋪銷量一直不錯,有3C認證、進貨發票、商品質量有保證,也很少有差評。但2017年9月卻突然有人給出了近400字堪稱“長篇累牘”的差評。聯繫了對方後,對方提出了8888元作為刪帖的補償。

憂心差評長期存在將打擊消費者對店鋪和商品的信任,令消費者產生懷疑,對店鋪和產品的銷量造成影響,小童選擇了交錢妥協,對方也刪了貼。但不久後,“回頭客”就上門光顧了。

有組織、有預謀的網絡差評師,如同人體內難以清除的毒瘤,嚴重威脅著商家和平臺的正當權益。更為過分的是,他們選擇的往往是電商平臺上銷量不錯的優質商品和店鋪,極盡敲詐勒索之能事,專挑優質商家下手,對市場秩序造成極大的損害。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劣幣和良幣

經濟學中,有一個“檸檬市場”的概念,指的是在同一個市場中,如果劣質的產品和優質的產品同時存在並流通,在信息不充分的背景下,消費者難以對優質和劣質的產品進行有效的甄別,從而會降低他們對商品的預期和支付意願,導致優質產品被逐漸淘汰,退出流通。久而久之,市場上便會被劣質產品佔據。

這家店不錯,給個差評吧

在同一個市場上,如果類似網絡差評師的角色大量存在,將對優質的商家和產品造成極大的困擾和損害。

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消費者難以判斷被給出差評的商家是否被惡意攻擊,從而會降低消費預期。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優質商家將被逐漸淘汰,對市場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

濫竽充數者充斥市場之後,將導致整個市場秩序的崩壞。

阿里巴巴此次對三名落網“網絡差評師”的起訴,不僅保護了商家的合法權益,對不法分子進行了有力震懾和懲戒,也將對市場秩序的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惡意差評擾亂電商經營秩序,侵犯商家財產權利,損害了合法營商環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說道。

“平臺要對惡意差評零容忍,對於惡意差評師,要加大主動發現線索的力度,及時推送給行政機關和執法機關,同時要加強對商家的教育,讓商家向差評師說不,並幫助遭惡意差評的商家報案,提供法律幫助,平臺介入才能降低其維權成本,這樣效果更好。”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高豔東說。

而對於商家來說,保存好相關證據,及時和平臺聯繫,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是解決“網絡差評師”應有的手段和措施。

至於消費者,在差評面前,也許需要多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