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先傳德 大師用「醇正」之道影響後學

近日,國醫大師、國家級名中醫、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國第二、三、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四批優才指導老師徐經世不顧炎炎酷暑,在國醫大師工作室,以“國醫沙龍”的形式,與全國四批優才教育和六批師承教育一起,進行了結合病案進行學術研討活動,更讓後學感動的是,他在會上提出將自己帶教優才和師承人員的帶教費作為師承學子教育專項經費。

國醫大師徐經世是歷屆全國優才及師承指導老師,雖已八旬高齡,仍極為關心中醫師承教育和學術傳承,先後寫下了“同青年中醫談臨床”、“中醫學術傳承方法”等多篇傳承文章。他常常思索中醫傳承、中醫人才後繼後續問題,在他主編的《徐經世內科臨證精華》中,前言部分,他提出“21世紀是中醫發展的最好時期,也是承前啟後、振興中醫的關鍵時期。我們這一輩中醫從業人員引來中醫界春風送暖的大好時光,要坐下來冷靜地思考,針對中醫藥面臨的問題,如何發揮專業特長,為發展中醫藥做貢獻。中醫藥的生存和發展都是‘療效’換來,而優秀的中醫臨床人才,才可使中醫藥傳承與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徐老提出,作為師承工作指導老師,不僅要醫術精湛,更要醫德高尚,因為醫術乃仁術。他認為,為人師表,傳承者先傳德,仁德仁術是本職的要求,遵循“醇正”之道,去影響後學,這是首要的責任。

他帶教除了在診室抄方,他還特別推崇舉辦沙龍,因為這種學術研討形式,輕鬆活潑,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和運用,也可以隨時互相請教,還可以結合具體病案,避免泛泛而談,老師可對學生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傾囊相授。這次沙龍上,徐老帶領弟子對感染科一例“黃疸”患者進行了疑難

病歷討論,每位繼承人都做了自己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討論氣氛熱烈。最後,徐老也結合病例提出,臨證之時,需謹熟陰陽,辨明虛實寒熱,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在沙龍上,徐老提出,將自己帶教優才和師承人員的帶教費作為師承學子教育專項經費。師承優才施衛兵主任感謝徐老對中醫師承教育和學術傳承的殷殷教誨和無私付出,表示一定要按照師承教育實施規則,圓滿完成各項既定的師承任務,接受組織的考核。各位學子紛紛被徐老這種不為名,不為利的精神所感動,表示一定要不辜負徐老的期望,做好繼承創新,爭取超額完成師承學習任務。

實際上,徐老對名利一直淡泊,他拒絕多家醫院的高薪聘和擔任兼職指導等邀請,堅持自己的門診、臨床和會診等平凡而瑣碎的工作,直接在一線為廣大的百姓服務。他在寧夏吳忠市、安徽省亳州華佗市中醫院設立國醫大師工作室,收外院徒弟,都是醫院與醫聯體醫院之間聯繫,沒有他本人聯繫,儘管找他坐診的單位和個人不在少數。

他的師承學生、安徽中醫藥大學唐巍有感而發,賦詩一首,表達對國醫大師徐老的崇敬之心!

國醫沙龍論正酣,

經世大師諄諄談。

為師當循醇正道,

仁德仁術是關鍵。

三伏酷暑熱難耐,

猶似甘露潤心田。

醍醐灌頂石成金,

師徒授受薪火傳。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張進軍、殷玉磊、張依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