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如何通過一套房子來積累財富?

這個時代,如何通過一套房子來積累財富?

通脹時代,普通人如何快速積累財富?

框架思維:

1、對財富的正確認識

2、財富的創造與轉移

3、富人是怎樣富起來的?

4、儘早建立框架思維

5、立即行動

這個時代,如何通過一套房子來積累財富?

一、什麼是真正的財富?

1、“娃本位”。圈內有一大咖認為孩子就是財富。這麼說當然沒問題,人是一切觀念的起源,財富也跟公司、愛情、國家、學校等觀念一樣,都是人腦中眾多觀念的一種。因此把人作為財富,大體上沒有問題,但這背後的邏輯並不完全對等。

非洲很多國家人口挺多的,卻長年貧窮落後,與財富無緣。可見,人並不完全等於財富。

2、“錢本位”。大部分人認為金錢就是財富。這種想法只是微觀上的一種感受,沒有上升到框架思維的層面。如果講錢或貨幣就是財富,那麼國家多印貨幣,就代表國家財富增加了嗎?顯然不是

如果這樣,直接關起門來印錢就行了,還那麼苦逼搞什麼經濟?一會兒去產能,一會兒去槓桿,累死寶寶了。

所以把錢或貨幣看作財富也是不完全正確的。

3、“磚本位”。這是房產投資者確信不移的看法。然而,磚本位,即把房產當作財富也只是快速工業化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再過二三十年,中國GDP增長率會回落至2.5%左右,再加上人口老齡化,那時房產也不再是財富的代名詞。

那麼,真正的財富到底是什麼?

真正的財富,其實是一種權力,對他人的影響和支配權以及對自身的選擇權。

我們關注一下富豪榜上的人物,為什麼他們可以登上富豪榜?

每天打開手機新聞,不是馬雲、李彥宏就是許家印,李嘉誠,一會兒說他們整合資源,一會兒說他們獲得鉅額貸款。

富人,富有的不僅僅是錢,而是他們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和對資源的支配權。

同時,他們自身有充足的選擇權,關於做什麼,不做什麼,選擇餘地非常大。

窮人呢?他們所說的話,幾乎就淹滅在身邊的朋友之中,更別說對社會施加影響了,而且他們對資源很少支配權,光是讓孩子獲得省一級學校的資格都足以令他們仰天長嘆。

另外,他們沒有多少選擇權,即使很厭惡上班,也不得不每天早起,搖2個小時的地鐵準時到公司。

二、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財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財富是怎樣創造和轉移的。

人要獲得財富一般有兩種方法:

1、創造財富:出賣勞動或資本去創造或協助社會創造增量財富

2、轉移財富:藉助一個介質或方法去轉移別人的財富。(買賣、理財投資、賭博、詐騙、搶劫、偷盜、傳銷、空氣幣、資金盤等)

創造財富,很容易理解,那什麼是轉移財富呢?

這幾年一個個投資品種的起飛、膨脹和破滅,其背後總伴隨著財富的轉移和再分配,一批又一批的群體由此暴富牟利,對應的是一批又一批群體的財富被洗劫一空。

(這一屆韭菜長勢不錯,依靠賣比特幣給韭菜的李笑來轉移了大量的財富進自己口袋)

這個時代,如何通過一套房子來積累財富?

中國實在太多“急富青年”,他們對於財富的創造毫無耐心,參與到區塊鏈、比特幣、P2P理財、傳銷的投機活動中,企圖一夜暴富,結果被做局的人徹底收割。

試想一下,一個互聯網空氣幣、一個傳銷活動對社會財富有什麼價值?無非就是互相買賣,把別人的財富轉移到自己的口袋罷了。所以傳銷、資金盤這種活動是被國家嚴厲打擊的非法活動。

比特幣整個交易純屬財富轉移,難度你還指望它“改變世界”嗎?

這些年,中國貨幣飛漲,從來不缺炒賣,無論大蒜、普洱、藏獒、黑螞蟻、沉香木,世界盃、股票、期貨都是人們貪婪與焦慮的宣洩,但是這種“上賣下套”的炒賣,最終都是財富的粉碎機

如果你還不懂財富的轉移,那再講一個比較通俗的故事:

90年代很多內陸城市的菜市場經常會看到這一幕:一個人在馬路邊擺著一個假古董出售,另一個同伴扮作買家,吸引路人入局。

這兩個人要把路人的財富轉移過來要怎麼做呢?當然是巧舌如簧說服路人,說這古董如何價值連城,現在急用錢低價出售,如果買了轉手就大賺差價。

這時路人如果起了貪念,相信這兩個人,就會掏錢買下這個假古董,而財富就轉移到了那兩個人手裡。

這不跟比特幣、區塊一樣道理嗎?先告訴你會升值,然後把東西賣給你,偷偷轉移走你的財富。

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財富的創造積累千難萬難,非常緩慢,但是它的轉移可以在一夜之間發生。

對於普通人而言,提高人生的勝率,獲取並守住財富至關重要。

三、那麼,富人是怎樣富起來的呢?普通人積累財富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一連串的概率離散事件的組合,高考報讀哪個學校,什麼時候結婚,選擇哪個行業,這些在當時都是一念之間的事。這些就涉及到了難以捉摸的運氣。

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四個因素:出身、婚姻、事業、運氣

暴富,靠的是運氣,所謂運氣也即低概率的高回報事件。運氣是一箇中性詞,既包括被動發生,也包括個人的主動選擇。

對於普通人而言,想實現人生逆襲,需要進行運氣的策略組合來提升人生的勝率。在通脹時代,正確的做法是:

基本盤+概率事件回報

基本盤是工作,每天在公司上班它本身並不會令你暴富,但它是人生的基本保障。

有了基本保障後,就要開闢第二戰場去博取高回報率的概率事件。

高概率事件:創業、投資

對於普通人,不太建議創業。創業成功是低概率事件,除非你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之一:家境深厚虧得起、人脈廣闊資源多、商業天賦異於常人

正確的做法是找一份高薪工作,將人生大敗的風險先降下來,然後一邊工作,一邊尋找穩健的機會。

創業不行,那就剩下投資。

投資領域中,簡直眼花繚亂,股票、基金、期貨、P2P理財…

但是,綜合投資回報=概率*賠率的公式,只有房產,才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房產不會年年暴漲,整體賠率當然沒有創業高,賺也只是賺幾百萬,但在你幾十年的人生中,只要捕捉到幾次它暴漲的機會,你就瞬間實現階層逆襲,然後不斷裂變,依靠資本利得,走向星辰大海。

如果有本錢,到底是創辦一個企業去賺1000萬容易,還是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賺容易?

我們追求財富,一定是在長期、穩定的領域下注,讓自己在低風險之中慢慢變富,而不是拿著僅有的本錢到處冒險,最後虧得連褲子都得賣掉。

變來變去,到處冒險,本身就與財富積累規律相悖。變來變去,你之前所有賺的錢,很可能在某個時間一次性賠進去。

市場就是專門收割不學習卻想要盲目冒險賺錢的人。

它本身就具備發現人性弱點的機制。市場的存在會曝露你思維上、人性上的弱點,你只要有失誤就一定會被轉移財富。

很多人靠體力賺的血汗錢,最終因為認知不夠,一朝被人騙走或者做生意虧掉。其實,今天流的淚是你之前腦子進的水。

來得慢,走得快是金錢的特點。換言之,有了財富,就應該想辦法守住它,而不是冒更大的風險。

那麼如何獲得並守住自己的財富呢?

這個時代,如何通過一套房子來積累財富?

四、儘早建立框架思維

熟悉樓市團長的讀者都知道,“裂變”和“框架思維”是樓市團長文章的高頻詞。

裂變,其實也是思維的一種,生物和社會的演變是從一個很小的起源開始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整合一套資源,不斷髮展壯大。小到個人,大到政黨,無不如此。

框架思維,事實上是一種研究客觀規律的方式。

我們知道當一個人的判斷和觀念與客觀事實不一致時,他就很可能會出現虧損或傷害。

例如,你判斷一個項目會賺錢或一個男人值得託付,但結果不是,那麼就會蒙受巨大損失。

所以當有一天,你的思維和判斷,絕大部分情況下與現實吻合,什麼你都看得很準,你就能輕鬆獲得財富了。

沒框架思維的人,幹啥都苦,無論買房還是創業,抑或是婚姻,最終就是被坑的命。

財富最終是思維觀念的產物。一個人如果思維觀念不行,即使偶然得到一筆財富,他也守不住,最終還是虧光。

同時,一個人如果不斷更新觀念,哪怕他現在沒錢,但是隨著他思維觀念的成熟,他一定會找到社會的趨勢和個人發展的結合點,最終也會獲得財富。

所以,一個人多看書,多學習,其實就是投資未來的自己。特朗普曾經破產負債5000萬,但是即使這樣,他也比路邊的乞丐擁有更多“財富”,因為他的思維觀念沒變,財富最終還是會回到他手中,東山再起。人,都是四肢一個頭,差異就在思維觀念。

財富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你過去觀念的體現。一個人如果混得不好,那麼他過去一定沒有認真提升過自己。

經濟社會是在交換價值中實現財富累積的,你越有價值,累積財富越快。錢不是掙來的,是你認知和能力強,別人硬塞給你的。

所謂的各種名牌大學畢業生,如果不能在工作兩三年內迅速拋棄中國式教育養成的惡習和單線思維,真正形成框架思維和判斷能力,那麼他成功的概率並不比一個民工更高。

五、立即行動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

經歷和思維就是最大的財富。我們已經知道,時間和精力該怎麼投以及進入的時機,什麼領域是垃圾,應該遠離;什麼領域是藍海,應該大量買進。

這麼些年來,但凡砸在錯誤道路上的資源都回不來了。我說,你不是不努力,而是你不懂下注。

時代,是一個快速二進制的進程。選擇哪個賽道,選擇哪些房產,決定了一個人財富增量的80%權重。

所謂買房改命,買對一套房,就足以改變你人生。

結語:

財富最終是思維認知的產物,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發展邊界。

富人富裕的豈止是錢,錢只是一個結果,他們富裕的是賺錢的整個過程和認知觀念;窮人窮的又豈止是錢,窮人窮的是思維,是人對財富的認知和將資源與機會轉化為財富的能力。

天地雖大 ,不潤無根之草 ;趨勢再好,不遇無緣之人 。

無知的代價是雖然辛勞一輩子卻永遠不能享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