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疝氣那些事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可是一些小狀況的發生總是會讓他們心塞不已。也許某一天,你會發現在寶寶的肚子下方看到或摸到一個凸起的肉球,醫生檢查過後得出 “疝氣” 的結論。那麼,疝氣到底是什麼?護理和預防的方法又是什麼呢?

關於寶寶疝氣那些事

疝氣多數在寶寶2—3個月出現

疝氣,表現為凸出於皮膚的小隆起或腫塊,疝氣有不同類型,如臍疝、股疝、上腹疝、食管裂孔疝等,而寶寶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顧名思義,就是凸起於腹股溝(大腿和腹部連接部位的地方)的小塊或者是隆起(男寶寶還有可能出現陰囊變大等情況),多數在2—3個月時出現,也有遲至l—2歲才發生。

腹股溝疝氣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小兒疾病,發生率約為3%,如果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疝氣,概率要更大一些,而男孩發生的機會約為女孩的5-10倍。這是因為胚胎時期,男孩的睪丸通過腹股溝處的通道降入陰囊,如果通道發育不完善,出生後沒有完全“關閉”,就會在大腿內側與腹壁交界處的一個三角區形成一個“口袋”,腹腔內的小腸、腹膜等掉進這個“口袋”就會形成腹股溝疝氣。

出現疝氣時,可讓寶寶立即平躺,可適當墊高下身,一般一會兒疝氣就會消失;或用手輕輕地將腫塊推回腹腔。如果有疝氣的寶寶出現的“氣囊”很硬,又無法還納回腹腔,又有嘔吐、腹痛、發燒的情形出現,預示著小腸出現嵌頓,應立即就醫進行手術治療,避免因腸壞死導致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寶寶哭太多會得疝氣嗎?

有的老人講,疝氣因為寶寶脾氣大,哭太多導致小腸裡的氣太多,排錯地方造成的,其實不然,疝氣的形成和患兒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係。疝氣病是由於小孩發育不健全,經常啼哭,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遊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鑽,也就是說導致疝氣的根本原因就是氣血不暢,所以早產兒得疝氣的情況會比較多一些。

當家長髮現寶寶患有疝氣時,應立即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6個月以下的患兒可暫不處理,但需密切觀察;6個月以上的患兒如果疝塊逐漸增大,則應抓緊時間、儘早進行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寶寶疝氣?

1.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

2.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乾燥時,應採取通便措施,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

3.不要讓孩子大聲咳嗽,患咳嗽的小兒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吃些止咳藥。

4.注意天氣變化,早晚溫差變化,給寶寶加衣服,減衣服要及時適度,避免感冒著涼。一旦寶寶感冒咳嗽,要及時吃藥來減輕咳嗽劇烈程度,還要安撫寶寶情緒,避免用力哭鬧。因為咳嗽和哭鬧都會升高腹壓,誘發疝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