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AI自誕生之初,就在"人類會被AI打敗嗎"的猜想中不斷成長,有了AI在不同領域戰勝人類的例子加以佐證,使得這一猜想的答案漸漸有了不再中立的趨勢。

2017年5月,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棋聖柯潔九段與人工智能AlphaGo下了三盤圍棋,"就算AlphaGo戰勝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賽前柯潔曾這樣說,但正是這種豪氣沖天,使得賽後柯潔的眼淚才更讓人心疼,"它太完美我很痛苦,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我只能猜出AlphaGo一半的棋,另一半我猜不到,就是差距,我和他差距實在太大。"是九段棋聖的水平不夠嗎?當然不是,他已經代表了世界圍棋棋術的頂峰。柯潔輸了,他輸給了一個"太完美"的機器。

我們看到並且驚詫於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但更不能忽略它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無法否認,AI產品已覆蓋越來越多的生活領域,在有些領域它甚至能夠獨當一面、完全勝任,那麼如何讓AI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更好的造福人類,或許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

在零售領域,同樣如此。知名諮詢機構德勤在其發佈《2018全球零售力量:轉型變革 復興之道》中指出,"每家零售商均應實時跟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增強與虛擬現實以及機器人技術。"

在中國零售行業,作為領跑者的蘇寧則自然是扛起這面大旗的企業。不管是在蘇寧的零售業態裡還是用戶服務裡,AI的影子隨處可見。可以說,蘇寧關於AI的判斷和預見已經在蘇寧智慧零售的發展藍圖裡早早"落地生根"了。

比如,在物流領域,AI就已經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價值。今年的5月24日,在蘇寧物流上海奉賢園區,一輛與其他貨車並無二致的卡車平穩行駛著。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輛卡車非常特別——它沒有司機。

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這輛名為"行龍一號"的無人重卡是蘇寧無人駕駛項目裡重要的一環,主要解決蘇寧物流園區到物流園區的幹線運輸和園區內的自動駕駛問題。這場無人駕駛重卡測試,是國內電商首次在物流園區的嘗試應用,是中國首個40噸無人卡車邁向物流領域的第一步,更是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一大突破。

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也是今年,在北京某小區,黃色的無人車穿梭在樓宇之間,行人都紛紛駐足,微笑看著這位辛勤運送快遞的小萌物。

在古代,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被稱為中國最早的自動運輸工具,而這輛結合了物聯網、雲計算、AI等科技元素打造的"木牛流馬"也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臥龍一號"。在人們好奇的微笑背後,彷彿歷史穿越千年,時間在變、故事在變、技術水平在變,但想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卻從來沒變。

除此之外,蘇寧物流還擁有AGV機器人、無人機等其他黑科技產品,它們和"行龍一號"、"臥龍一號"共同組成了蘇寧物流的"無人軍團",打造了"倉運配"全流程的無人化閉環。

在蘇寧,AI不僅在物流領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服務領域的應用更讓人驚喜。在去年的蘇寧O2O購物節發佈會上,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與智能機器人"旺寶"進行了一場互動對話,侯恩龍在說話時一直看著"旺寶"的"眼睛",似乎"旺寶"並不是一個機器人,而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

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這些AI技術孕育的"孩子",已經不只停留在和你對話、逗你發笑的程度了,懂你所想、想你所需才是它們在服務領域的真正實力所在。

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智能導購、智能推薦是AI技術下人類的福音,一句"你的微笑,讓我知道你喜歡"背後支撐著的是視覺識別、大數據等科技技術。在科技面前,人類沒有秘密。

有人曾說,AI的發展只侷限於應用領域,在文字、藝術、設計等飽含人類主觀意識及人文素養的領域,AI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的確,相比於人類生活經歷、文化水平的沉澱,AI顯得過於冰冷了些,但人們卻忽略了AI的學習與自我創造的能力。

在今年的618大促期間,蘇寧自主研發的智能AI設計平臺——千變banner,成為一匹黑馬,用驚豔的數據向大眾展示蘇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提前佈局。簡而言之,千變banner充當的是設計師的身份,用最快的時間去設計出最多的banner,以滿足蘇寧大促期間的海量需求。

在這些領域,AI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618期間,千變banner在蘇寧易購客戶端頂部廣告區首次亮相,超過4000萬張的算法合成banner得到曝光,以1個設計師30分鐘設計一張banner圖的速度計算,就算是100個設計師24小時不眠不休,也需要持續工作超過22年。這樣的工作效率對於人類來說難以企及。

縱然千變banner的設計作品與人類設計師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AI的學習能力強大非常,或許,它根本不需要理解美、創造美,它只要學習美就足夠了!AI的未來難以想象。

人們對AI的擔心開始加劇,然而這種擔心似乎與科技的發展背離。縱使AI遍佈生活所有領域又如何?在某些比賽、在某些領域輸給AI又如何?人類與AI的互動,是我們數百年科技的進步、數千年夢想的實現,人機之間的競賽,不管結果怎樣,都與人類的勝負無關,只與更加便捷、更加智慧、更加幸福的生活有關,在這一點上,我們贏了。人類從未輸過,何懼AI風雲?

正如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所言:"讓AI去幹活,讓人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