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不過是一羣農民組成的軍隊,爲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公元1851年,相信“古來事業有人做”的洪秀全在金田村振臂一呼,開始了席捲中國18個省,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起義。初期的太平軍群英薈萃,這些人裡有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馮雲山;有雷厲風行、機變百出的楊秀清;有金戈鐵馬、勇悍過人的蕭朝貴;有用兵如神、馳騁疆場的石達開。這一段時間,太平軍的兵鋒十分凌厲。清朝八旗軍、綠營兵乍一交鋒,無不潰敗。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初期的太平軍

即使到了後期人才凋零,太平軍還有持重儒雅、思想開明的洪仁玕主持大局。但是隨著太平軍一系列的同室操戈,截止到公元1864年,太平軍防守的要地武漢、九江相繼被湘軍趁虛而入,於是天京城頓時暴露在湘軍的兵鋒之下。雖然太平軍經過接二連三的政變後仍然有機敏剛毅的陳玉成和用兵不下石達開的李秀成一起維持著太平軍的軍事局面,但是太平軍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天京事變

後來談到太平天國的興亡時,辛亥革命的元勳黃興曾做過如下評論:“我革命的動機,是在少時閱讀天平天國的雜史而起。但是又看到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之後,起初他們的兄弟頗知共濟,故能席捲湖廣,開基金陵。不幸的很,後來因為他們兄弟有了私心,互爭權勢,自相殘殺,以致功敗垂成。”誠然,太平軍的失敗是因為清朝和外國殖民者的聯合鎮壓。究其根本,太平軍還是亡於他們自身的腐敗。正所謂,“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孟子的這段話正是對太平天國最終失敗的最好註解,即使末期的太平軍仍然不乏能臣勇卒。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遍觀歷史,首先可以看到,每當歷代王朝開國伊始,這些帝王大都對宮牆之外的現實世界更感興趣。他們或是御駕親征,或是出外實地考察。唯獨洪天王自定都天京後,11年內從未邁出過天王府的宮門,唯有的一次還是被楊秀清叫去東王府逼封萬歲。其二,歷代開國君主大多任人唯賢,但洪秀全卻缺少了這份擔待。也許這與他本身的素質有關,其人不但排擠石達開,猜忌李秀成,還不遺餘力地大封洪姓諸王,最後搞的國內外人心離散,軍令不行。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太平軍

其三,太平天國的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同時它的官爵等級之雜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代王朝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僅僅從一點便可以看出,太平天國建國初期封王的僅有寥寥數人,到了1862年封賜的王爵竟有2700多,此外還有沒有名號的無數列王,後來連天府管事都可以封王,最後的各種王多到連刻印都來不及。有人對此戲言曰,“王爺遍地走,丞相多如狗”。

因此,有很多有識之士在太平天國開國之初就看出其不能久存的氣象,但有賴於太平軍初期的優秀將帥,太平軍還是再三地擊敗了湘軍精銳,並與湘軍從1853年一直鏖戰到1864年。此事一則證明了太平軍本身的勇敢悍戰,同時也對比出了曾國藩領導的湘軍之頑強堅韌。這種情況,倒是和美國在2010年拍攝的《血戰太平洋》一樣,越是拍攝出日軍的悍不畏死,越是能突出戰爭的慘烈與美軍士兵的頑強。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最後,對比天王宮中每夜消耗60支20斤重的蠟燭,以及洪秀全每次進餐便鼓樂大作、禮炮齊鳴,身為兩江總督、朝廷從一品大員的曾國藩雖然地位顯赫,但是家中女眷仍然以紡線織布自給自足。此外,洪秀全久坐宮中,對手下兵卒將帥完全不瞭解,卻喜歡遙控戰局,但指揮的結果總是畫蛇添足(1863年的進北攻南)。反觀曾國藩,他對湘軍的優劣卻能瞭如指掌,故而能如臂使指,每每反敗為勝。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作為湘軍創軍的元勳之一,曾國藩是自1853年受命操辦團練的,且朝廷的初衷只是為了彌補八旗軍以及綠營軍的不足,所以湘軍在皇帝眼中不過是雞肋的存在。本著綠營軍在作戰中常常“敗不相救,勝則妒之。雖全軍覆沒,亦無一人出而援手”的陋習,因此曾國藩在訓練湘軍時,特別強調“諸將一心,萬眾一氣”。的確,湘軍最大的優點即是兵卒均以鄉親為紐帶,父子兄弟在軍中效力者頗多,所以後來湘軍在作戰中能嚴格遵循曾國藩的要求。此外,曾國藩對湘軍優點還有如下評論,“我湘軍之所以無敵者,全賴彼此相顧,彼此相救。雖平日積怨深仇,臨陣仍彼此救援。雖上午口角,下午仍彼此救援”。

湘軍不過是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何能鎮太平、滅捻軍、定新疆?

但是,對於湘軍的缺點,曾國藩也看得十分透徹。他認為湘軍重視鄉土,且士卒大多不耐吃苦。後來左宗棠率兵剿滅黃河一帶的捻軍率淮軍而不是湘軍即是考慮到湘軍來到北方的諸多不適應。因為南方兵不適應北方天氣,冬天無論出門或者蝸居室內人人都得身著風帽皮衣、設置炭盤手爐,幾乎達到了須臾不能離的地步。所以曾國藩曾與劉蓉通信時特別總結並強調了湘軍的二大優點和兩大缺點。優點:1,性質尚馴,可以理喻情感;2,齊心相顧,不肯輕棄伴侶。缺點:1,鄉戀極切,無長征久戰之志;2,體質薄脆,不耐勞苦,動則多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