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他是一位晚清的名臣,更是一位愛國人士。曾經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就是的李鴻章。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晚清時期,李鴻章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就連慈禧太后都敬佩他並稱他為“再造玄黃之人”。在他晚年的時候,就算他年老體邁,也有一腔熱血之心,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辛丑條約》在1901年由李鴻章代表簽訂,被迫簽訂完合約之後,他突然就大口的吐血,後經診斷,說是胃血管破裂,最終由於病情嚴重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李鴻章走後,慈禧特別下詔追贈他為大傅,並晉封一等侯爵,花了5000兩白銀給他治喪。幫他安葬在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但是他的老家並不是城東的,而是肥東的,可為什麼沒有幫他安葬在老家肥東呢?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終於,經考察發下來,李鴻章把自己的墓地遠在城東,是因為北宋時期的一位名臣包拯。他和包拯是老鄉,同時是李中堂學習的榜樣。李鴻章生前還為了建包拯祠拿出了2900兩左右的白銀,李鴻章很敬仰包拯,因此,他死後就安葬在肥東小夏郢村,距離包拯墓也就300米左右。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在李鴻章入土的50多年後,當地的老百姓都說他是賣國賊,屬於十惡不赦,然後還掀起了轟動全國的大鍊鋼鐵運動。終於,當地的老百姓決定將李鴻章的墳墓挖掘出來,高級生產合作社還特別組織了32個生產隊的對長專門挖掘李鴻章的墳墓。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他們剛開始挖墓的時候,只是用大錘滿多慢慢的錘砸,方法特別笨重,浪費人力且沒有效果。之後,他們又突發奇想,想著用炸藥幫墳墓炸開,但是也沒有見到效果。最後,有個人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幾十米以外挖個地下道通道李鴻章的墳墓。這樣一來,墳墓外不會損壞太嚴重,墓室內的東西也不會被損壞。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他們進到墓室後,發現裡面擺放著兩口棺材,怎麼會出現兩口棺材?經考察發現,兩口棺材是李鴻章和他的夫人趙小蓮的,並非其他人。當地的挖墓人們把這兩口棺材打開,李鴻章和他的夫人趙小蓮的的遺體保存的完好無損,李鴻章身穿黃馬褂,有一副眼鏡在頭的旁邊,還有手錶、柺杖等物品,身下竟然還放置著7枚金幣,他身邊的寶劍被別人拿走當成了道具。他的夫人趙小蓮的棺材裡放置著慈禧太后特賜的陪葬禮陀羅經被,棺材旁邊還有一個小箱子,箱子裡面有一個非常別緻的木盒子。挖墓的人群打開了木盒子,裡面竟然是兩塊“金磚”,讓他們驚歎不已,經過專家鑑定,說兩塊金磚是用銅打造出來的,這又讓挖墓的人們大失所望。

李鴻章墳墓被挖開,他的屍骨被拴在拖拉機後面,最後屍骨散盡

李鴻章的墓室被挖完之後,當地群眾用繩子幫他的遺體拴起來,並且掛在了拖拉機的後面進行遊街示眾。在巨大的拉力之下,不一會李鴻章的屍骨就散落了。

李鴻章在教科書裡面,是一位晚清時期的偉大愛國人士。至於《辛丑條約》的簽訂,到底是被強迫的,還是自願的,到底是有利的,還是有弊的。不管怎麼樣,每個人對他也都有不同的評價,大家對他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