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人,所流出的泪水可以汇成一条河 那年今日卢新华发表伤痕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的《文汇报》发表了一篇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习作,短篇小说《伤痕》。小说一经发表震动了全国,引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共鸣。短篇小说的作者卢新华用他细腻的笔触勾画了以王晓华为代表的“知识青年”的形象,王晓华的经历是当时千千万万“中国知识青年”的集体记忆,有人曾经夸张地说,在当时的中国看过《伤痕》的人,所流出的泪水可以汇成一条河。而卢新华也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小说《伤痕》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主人公“王晓华”是一位被极“左”思想毒害的年轻姑娘,当母亲被错误打成“叛徒”遭受迫害时,她断然与母亲断绝了关系。八年之后,当“王晓华”完全悔悟,并想取得母亲原谅的时候,母亲却病逝了。这一切在晓华心里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那年的盛夏,登有《伤痕》的上海《文汇报》一度脱销,许多人竞相传阅。短短数十天里,编辑部与作者共收到一千多封读者来信。《伤痕》如同一声春雷,引发了思想界、文学界,乃至全国人民的集体反思,也标志着一个“伤痕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