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加瀏覽,不用皓首也能窮經,那年今天燕園四老金克木出生


金克木,安徽壽縣人,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梵學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與季羨林、陳玉龍並稱“北大三支筆”,和季羨林、張中行、鄧廣銘一起被稱為“未名四老”。他曾僅靠一部詞典,一本凱撒的《高盧戰紀》,就學會了非常複雜的拉丁文。他學識淵博,不僅對儒家、佛家、道家研究很深,還精通梵學和西方文學,甚至對物理、化學等也有獨到見解,並能將各科融合為一體。

只拿過小學文憑、年僅34歲的金克木,成為了當時人才濟濟的國立武漢大學教授隊伍中的一員。他被聘為哲學系教授,主講印度哲學史與梵文。有一段時間,他還教過西方哲學史。因為知識淵博,學貫東西,他講課時基本不用看教案。娓娓道來,滔滔不絕。學生聽得入迷,沉醉其中。他思維敏捷,縱橫跳躍。忽而舊學,忽而新詩,又是古文,又是外文。忽而從《聖經》談到《紅樓夢》,忽而從孔子轉到屈原。

金克木最初在北京打工時,雖然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但是他勤於學習,經常到北大等學校旁聽。在1933年,即他21歲的時候,就在全國著名的文學刊物《現代》上發表了《秋思》等四首新詩,並且還得到了著名的詩人施蟄存和“雨巷詩人”戴望舒的稱讚和好評,從此一發不可收,詩情噴湧,落英繽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