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加浏览,不用皓首也能穷经,那年今天燕园四老金克木出生


金克木,安徽寿县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学识渊博,不仅对儒家、佛家、道家研究很深,还精通梵学和西方文学,甚至对物理、化学等也有独到见解,并能将各科融合为一体。

只拿过小学文凭、年仅34岁的金克木,成为了当时人才济济的国立武汉大学教授队伍中的一员。他被聘为哲学系教授,主讲印度哲学史与梵文。有一段时间,他还教过西方哲学史。因为知识渊博,学贯东西,他讲课时基本不用看教案。娓娓道来,滔滔不绝。学生听得入迷,沉醉其中。他思维敏捷,纵横跳跃。忽而旧学,忽而新诗,又是古文,又是外文。忽而从《圣经》谈到《红楼梦》,忽而从孔子转到屈原。

金克木最初在北京打工时,虽然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但是他勤于学习,经常到北大等学校旁听。在1933年,即他21岁的时候,就在全国著名的文学刊物《现代》上发表了《秋思》等四首新诗,并且还得到了著名的诗人施蛰存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称赞和好评,从此一发不可收,诗情喷涌,落英缤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