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線玄武門

唐朝初年,在長安城玄武門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藉此李世民登上了皇位,這就是玄武門之變。這一事件的過程通常是這樣講的,玄武門下,李世民設下伏兵,等到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路過,就一擁而上,殺死了他們,然而進宮通報唐高祖李淵,讓其禪位於李世民。

生死一線玄武門

這樣的講述大體上沒錯,可缺乏細節,沒有講到這一事變中包含的種種籌劃與重重變數,讓人遠離真實的歷史了。

那麼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事變的地點為什麼是在玄武門,而不是在其他地方?要是建成與元吉走了其他門,不是一切都白費心機了嗎?這跟玄武門的特殊性有關。

生死一線玄武門

唐代宮城的佈局是坐北而南向的,宮城的正門也就是南門叫承天門,宮城的後門也就是北門。古人認為守護北方的神靈是玄武,所以北門又叫做玄武門。承天門只在重大節日或舉辦重要活動時,才會開啟,平時都在大門緊閉,有什麼事要啟奏皇帝,就要從玄武門出入。

生死一線玄武門

那麼李建成與李元吉為什麼要在這一天進入宮城呢?這也是李世民計劃好的。他在前一天密奏唐高祖李淵,說他二人淫亂後宮。李淵就說第二天一直來對質。

這樣一來,行動的時間與地點都確定好了。然而還有一個大問題,玄武門的守備部隊是很強大的,他們能眼睜睜地看著事變的發生?由於事關自身安全,唐高祖對完備部隊有著嚴格的約束。可以說,這些部隊既不會聽命於李世民,也不會聽命於李建成,而只聽命於李淵一人。

生死一線玄武門

李淵作為大唐開國第一君主,也是很有才幹的,只是由於李世民的光芒,他才不太為世人瞭解。另外,太子李建成,史載"生性寬和",善於結交豪俠之士,頗得人心。李世民要扳倒他們,事先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李世民籠絡了北門守將敬君弘,而此人一向以來都是李淵的心腹,要不然李淵作命他作為北門守將。另外,李世民也拉攏宮城守衛的主官常林,他本來是太子手下的人,跟李世民素無瓜葛,但他很有政治眼光,早就暗地裡投靠李世民了。另外,李世民還要東都洛陽招攬了一批人馬,以防萬一事變失敗就逃往洛陽。

生死一線玄武門

然而,李淵與李建成等對李世民也早有防範,在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手下兩位最得力的謀士房玄齡、杜如晦被貶出京,最勇猛的兩員大將秦叔寶、尉遲敬德也要被調往元吉帳下效命,生死難測。李世民要是再不行動,那結果無異於等死!

生死一線玄武門

生死一線間,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大唐禁宮玄武門下,刀光劍影下,大唐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人頭落地。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太子宮內的援兵立即趕到,他們人多勢眾,戰鬥力強大;而李世民可用之兵,只有兩個部分,一是由芳林門趕來的由囚徒組成的小股人馬;二是由敬君弘統領的北門守兵。敬君弘奮戰而死,而北門守兵大部分只是為了防守宮門而戰,並沒有為李世民效力的打算。太子宮兵的攻勢十分兇猛,眼看就要攻入玄武門。正在這時,建成與元吉兩顆人頭拋出,宮兵見到主人已死,這才鬥志瓦解,四散而去。

生死一線玄武門

此時的李淵,還在宮內的湖泊中泛舟逍遙,絲毫不知曉玄武門下這一場血腥之戰。

兵法雲:知戰之時,知戰之地,則無往而不利。李淵與李建成等人,就因為玄武門這一看似十分安全的地方,出現了一點疏忽,就讓李世民一舉翻身,作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