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收藏:正確的選擇很重要

藝術品收藏:正確的選擇很重要

堅持要大家買好畫藏好畫是我認真思考得出的結論,幾年過去了,現在看來這一觀點是完全正確的。我所說的好畫是指中國近現代書畫大師的精品力作。何謂認真思考呢?對我而言就是像模像樣的苦思冥想。泡上一杯濃茶,沒人打擾,坐上兩三個小時,也許只是一天,也許接連幾天,直到得出結論。這種方式對我很適用,我曾用這種思考方式成功處理過幾乎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也曾在大腦高度運轉中體驗過思想像物體般在腦海中流動,那真是一種從不曾有過的奇妙感受,驚到了自己。我確信每個人的身體中是有許多潛能有待開發的。關於思考,我曾把自己的感受寫成文章《思考的力量》發表,認為思考的力量足以強大到能戰勝任何困難。

關於買畫藏畫我曾有過兩次不同階段的認真思考,因為這件事關係到我的職業和生活,所以含糊不得。第一次思考是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參與或者瞭解中國藝術品市場進程的人士可能都還能憶起當時的情景:當代藝術異常火爆,許多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超過了傳統大師。

記得在2007年春夏之交的一日,我在環鐵藝術區一個搞拍賣的朋友的住所,大家圍在電腦前看當代藝術夜場拍賣的直播。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天價一個接一個,看得大家目瞪口呆,思維跟不上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反應不過來。那個搞拍賣的朋友邊看邊嚷嚷:“趕快去找畫,當代藝術瘋了。”在當時那樣一個人人找畫,見面必談當代藝術的大環境下,是堅持自己收藏中國畫大師作品的方向不變,還是改弦更張投入到熱炒當代藝術的狂潮中去,這確實是需要做出選擇的。在經過認真的觀察、思考和分析之後,我做出了堅持自己原來收藏方向不變的決定。不去跟風,不趨利衝動,而且還要抓住大多數人把關注點放在當代藝術上,中國畫作品出現的短暫價格低谷期去多收藏好東西。

儘管多年來我一直研究收藏中國畫,但是對有些當代藝術作品也是真心喜愛。從最早收藏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的作品,再到後來收藏尹朝陽等多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只要是能打動我的,我都會盡自己所能買一些。幾年下來,陸續收藏了有幾十幅,但買誰的藏誰的都是經過認真考慮而選擇的,後來在市場合適的時機也都及時出手了。所以,這些年當代藝術作品一直不曾作為我投資收藏的重點,這當然是與我最初定下的方向有關的。

我選幾幅2008年在拍賣會上拍得的中國畫作品和當代藝術作品,把價格排列出來,請大家比較,從中可以清晰地瞭解當時的市場情況。

在當時當代藝術作品市場放量很大的情況下,我精心挑選了周春芽和尹朝陽等人的作品,因為他們也確實是那一批活躍的藝術家中最有才情的優秀代表,並且作品價格也沒有高得離譜。儘管如此,從作品的所佔比例上還是能明顯看得出,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中國書畫作品上。

一如既往地相信“齊白石”,相信“王雪濤”……一如既往地相信“周思聰”,市場上只要有好的周思聰作品,不由分說肯定拿下。

今天,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價格對比時,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驚歎當時的中國畫作品價格之低,可這就是當時的實際情況。境外熱錢瞄準了中國當代藝術,當代藝術作品被推到了很高的價位,而中國畫大師作品的價值被掩蓋了。在那一段時間,許多其他門類的收藏家也都成了當代藝術的跟風者、追隨者。我認識的一位青銅器收藏家,把自己多年前收藏的器物以低價拋出,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了當代藝術的洪流中,大有捨我其誰的架勢,攔都攔不住。

果然,正如所料,當代藝術品市場好景不長,迴歸理性,中國書畫作品重新受到追捧。上面列舉的齊白石《絲瓜螞蚱》僅僅在五年之後的2013年便又在拍賣場上出現,拍出了1058萬元的高價。何海霞的《渭北豐收》拍出了92萬元。其他那些暫時沒在市場上出現的,價格也都相應上漲了好幾倍。而許多人當年花幾百萬上千萬買下的當代藝術作品則少有人接手,有些畫只能安靜地放在庫房中,等待著市場的下一次升溫。當代藝術還能再火一次嗎?近期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以中國人自己的審美及價值觀培育出的當代藝術品市場尚未成熟。

這是我對於藝術品投資收藏做出的一次認真判斷和選擇,當然我也品嚐到了這次選擇帶來的紅利。正確的選擇是重要的,這不僅表現在藝術品投資收藏上,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面對這樣或那樣的選擇。

第二次對投資收藏中國書畫進行認真思考是在2013年至2014年期間,這次思考主要是針對這項工作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進行的。2013年春季,我們國家產生了新一屆政府領導,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產業結構調整,新業態、新事物、新概念風起雲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體經濟下滑,傳統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總理為了鼓勵年輕人創業親自到中關村小店喝咖啡去了,互聯網+、雲計算、孵化器、VR技術、大數據等等,每天都有新鮮詞彙冒出,讓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過去傳統的行業和技術大有行將淘汰之勢,眼前的社會變得讓人看不懂了。而此時的國內藝術品市場也好像是步入了冰封期,無人問津,冷落蕭條。問題凸顯,擺在眼前:傳統的書畫收藏投資還有沒有前途?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了?

說實話,對於像我這樣出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在傳統文化行業工作的人而言,劇烈的社會變化對思想的衝擊還是蠻大的。高新科技知識基本空白,跨領域重新開始可能性不大,自己熟悉的行業又受冷落,退休賦閒還為時尚早。雖說個人生活早已衣食無憂,但危機感緊迫感還是油然而生。那個時候,接連幾個晚上,我在南鑼鼓巷附近的衚衕裡遊走漫步,看著眼前一家家閃著霓虹的小店,思考著自己的職業未來。

我在想,一個處在劇烈變化中的社會,必然會有許多新事物產生,政府也會極力去倡導推廣,因為社會的發展畢竟是要在創新中進行的。但是,在這些新生事物中,有一些並不一定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很可能是熱鬧一時,或是一擁而上,很快便會被證明不符合社會實情和需要而偃旗息鼓、銷聲匿跡的。這樣的事例在以往實在是太多了。而有一些則會快速壯大以至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引擎。當社會過度強調發展和創新時,常常會疏忽了對傳統的重視,顧此失彼。而事實上,社會越是想要快速發展,則越需要作為基礎的傳統文化和行業發揮作用。基礎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此時社會對傳統的忽視一定是暫時的,是無暇顧及造成的,而並不是傳統真的沒落了,一文不值了。反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東西會愈發彰顯價值。另外,從消費角度而言,在新領域、新業態中賺到錢的人無論如何還是要到傳統領域去消費的,財富積累越多的人,也會更加註重生活品質。而生活品質的提升在物質方面主要體現在:一是對最新科技成果的使用,比如家庭智能、新技術、新能源等等。二是對自然資源的享用和佔有,比如喝好茶,喝好酒,吃無公害的食品,穿純天然材料的衣服,等等。而藝術品則是遠遠高於這些日常消費品之上的最高端最稀缺的資源性物品,它能極大地滿足人們對稀有物資的佔有慾望,在精神方面的慰藉功能也是其他物品所無法比擬的。舉例說:你擁有一棟別墅,也許人們並不會覺得有多麼特別,可是當你拿出一幅好畫時,卻令萬人稱羨。難怪許多有經驗的人士常說藏畫會上癮。基於以上考慮,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傳統行業和領域耕耘的人,大可不必為自己的未來而驚慌,只要把自己的這份工作做精、做好,就永遠不會被淘汰,也絕不可能過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靜待消費者主動上門吧!

通過思考,我對中國藝術品行業更加堅定了信心。打消疑慮,繼續前行。在這之後的時間裡,多位過去不曾染指藝術品的朋友在我的影響下開始了藝術品的投資收藏,許多中國畫大師的精良佳作被他們收入囊中。

很快,我們也看到了社會輿論導向發生了變化,傳統文化、“工匠精神”又被大力弘揚。最近兩年,我多次受邀央視《文明之旅》欄目邀請,講齊白石,講徐悲鴻,講傳世名畫《五牛圖》《步輦圖》,受到了熱烈歡迎,同時也創下了文化類節目非常高的收視率。

若問今後若干年中國藝術品行業將會怎樣,我前些日子寫過一篇文章,題目一目瞭然——《未來藝術品將是財富的唯一出口》。這篇文章在網上點擊量很大,獲得了廣泛共鳴。我想這一定是中國藝術品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並且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得到驗證。

買好畫藏好畫會使你受益良多,並且也將會是你處置家庭財產的很好方式。這一觀點我無比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