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帶領德國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小編知道來探討這樣一個人物必然會引起很多爭議,但是我只是想還原那個時代下真實的希特勒,而不是歷史中避重就輕的片面下的希特勒,也不是如今德國人口是心非的希特勒。它終究只是一個人,受時代的影響,受人民的影響。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和平年代,經濟往往與政治是難以分開的,在當時那個特殊的經濟困難時期,每個政府都以復甦經濟來獲得民眾支持,但當時德國的魏瑪政府卻做得極為糟糕,1929年的經濟危機更是成為了壓倒德國經濟體系的最後一根稻草,全國各個產業無論是生產量還是出口量均嚴重下滑,失業率直線上升,惡性通貨膨脹讓工人階級的積累的馬克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一個麵包可以賣到一萬億馬克,可想而知人民對於政府的怨念,魏瑪政府的下臺也成了必然,而打著經濟復甦旗號的納粹黨希特勒也上臺了。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希特勒上臺後,確實也履行了經濟復甦的旗號,希特勒上臺時有八百萬失業者,他許諾"工作,工作,再工作",為此進行鉅額貸款,開展各種事業,特別是在德國的基礎設施和軍工製造上,在執政的前三年內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00%,人民達到了充分的就業,失業率達到了歷史最低點,經濟復甦了,獲得了人民的支持,獨裁統治就穩定了。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然而事實真的僅僅如此嗎?事實是希特勒乃至整個納粹黨在經濟方面的能力其實並不出色,而德國的經濟困境也不是那麼簡單能走出,所謂的經濟振興計劃就是根本難以持續性的,大力發展軍工和基礎設施確實能夠振興德國,但是這是需要錢的,而德國政府根本就沒有錢,只能通過大舉借債來維持這種增長,找誰借?當然是控制銀行的猶太人以及其他的機構,但是猶太人和這些機構也不可能免費借,但是怎麼還?撕票和戰爭就成了必然選擇,撕票,屠殺猶太人;戰爭,消耗軍工和掠奪他國利益,這便是經濟振興的結果,這種經濟模式本身就是一場豪賭,不發動戰爭遲早會崩潰,而如果發動戰爭贏了一切矛盾解決,德國真正復興。而同一時期的美國,其實也面臨這個問題,所謂的羅斯福新政其實和希特勒經濟政策都差不多,只不過羅斯福更聰明,日本和德國先憋不住了,結果就是希特勒吃相難看,受人唾棄,羅斯福吃相優雅,最大獲利。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但是如果說希特勒是一切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不準確的,德國也確實需要這場經濟復甦,德國人民也迫使希特勒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正如《戰爭與和平》裡面評論拿破崙所說:人的地位越高,他的行為越不受自己的意志左右。帝王們不過是歷史的奴隸,他以為自己能夠左右一切,但他其實只是被歷史的慣性、群眾的意志裹挾著前進而已。 歷史是由無數個錯綜複雜的變量決定的,事情的走向極難預測,更難以以個人力量掌控。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