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放下,從容過生活

拿起、放下,從容過生活

01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一個富翁整天感到不快樂,便揹著許多金銀財寶,到處尋找快樂。

然而,他翻越萬水千山後,依然沒有找到快樂,感到非常沮喪,便一屁股坐在路邊唉聲嘆氣。

這時,一個樵夫挑著一擔柴走過來。富翁就問樵夫:“我家產萬貫,衣食無憂,卻找不到快樂的感覺。請問,我為什麼沒有快樂呢?”

樵夫放下那擔沉甸甸的柴,擦擦臉上的汗水,舒心地說:“其實快樂很簡單。對我來說,放下就是快樂啊!”

富翁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是啊!自己揹負那麼重的金銀財寶,整天憂心忡忡,怎麼會有快樂呢?

後來,他將攜帶的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這樣,他放下了壓在心頭的負擔,心靈由此得到滋潤,終於找到了快樂。

人這一生,最容易揹負上東西捨不得放下,所以常常被名利、權力等慾望所吸引,欲罷不能,越活越累。

佛經上說: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如果說向上是一種品格,一種氣度,一種胸襟和一種風範。那麼,放下則是一種智慧的沉澱,一種寧靜致遠的境界,一種面對人生的理性選擇。

布袋和尚有一首詩:“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放下,才能卸去身心的重負,讓生命的旅途更為輕鬆自在。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面對無奈卻又必須去承受。有時候,放下未嘗不是一種解脫,一種回頭,一種拾階而上的從容和淡然。

02

放下即解脫

一個居士,到寺廟裡去拜訪一位老禪師。

坐下後,居士與禪師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梵唄聲聲,茶香嫋嫋,很是愜意。

過了一會兒,居士忽然想起,來的時候,在路上看到的一件有趣的事,禁不住脫口而出,冒出一句:“為何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居士聽了,目瞪口呆。禪師見狀,問道:“為何如此驚訝?”

“我驚訝的是,師父怎麼會知道我看到的事?”

居士接著說:“今天在來的路上,我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掙脫繩子,到草地上去吃草,可是牛的鼻子被繩拴著,吃不著,就圍著這棵樹不停地轉圈子,師父是怎麼知道我看到的那件事情,並且知道原因是繩子沒有斷的呢?”

老禪師哈哈大笑,告訴他:“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纏繞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佛說,人生三千煩惱絲,又說人有八萬四千煩惱。這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八萬四千根繩子。

有時我們就像那隻牛,被無形的繩索綁縛,困頓而彷徨。但是我們比牛幸運,因為那繩索就拴在我們自己的心裡,我們只需要放下就可以解脫。

03

放下即回頭

人生一世,畢竟其夢分明,使人不能不愛;人生一世,畢竟其味逼真,使人不能不戀。

生命中,總有一些事,明明知道是錯誤的,卻一直堅持著;明明清楚是不好的,卻一直守護著。

《菜根譚》中用“飛蛾投火”來形容人的痴迷,不懂放下自在,不願及時回頭,

“晴空朗月,何處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佛說:“不受第二支箭。”

已經受過一次傷害了,就千萬不要再給自己雪上加霜,再給自己一次打擊,也是提醒人及時回頭的意思。

南京雞鳴寺觀音殿內供奉的觀音像是面北而坐的,所以殿內有一副對聯: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無獨有偶,“八仙”中的張果老“倒騎驢”,《東遊記》中用一首白話詩來讚頌:“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04

放下即從容

心若被困,天下處處是牢籠;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人間天堂。

有一個人挑著一副很沉重的擔子,坐竹筏到下游的鎮子裡去。

上竹筏後,他硬是挑著,不落擔。主人問為何不放下,他說怕筏沉了。

主人說,你放或不放下,其實都一樣,你這樣挑著,反而更不穩,更危險。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個人,心被困住了,放不下,也就無法從容地生活。

人生在世,承載著很多的勞苦重擔,而人生就是一葉扁舟,行駛在時間的河流中,我們死扛著這些重擔,被弄得精疲力竭,傷身傷心。其實這些重擔不放下,與事無補,徒增苦痛煩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