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爲什麼突然這麼熱

近日一部電源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誰家還沒個病人”

“人們說,印度是窮人的藥房,所以全世界都在這裡買藥。”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國產片獲得這麼高的評價,太難得了。

因為這片子,確確實實戳到了中國人的生存痛點。

徐崢飾演的程勇,原本只是個賣印度神油的小販,日子得過且過,並不順心。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正版藥「瑞士格列寧」一瓶的售價高達近四萬人民幣,普通人家根本供應不起。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正版藥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仿製藥

吃不起藥,就只能等死。

而在印度有一款仿製藥「印度格列寧」,本土售價只要兩千人民幣,藥效基本無異,價格卻只有1/20。

但「印度格列寧」在中國境內是禁止銷售的。藥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

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程勇成為了一名「藥販子」,在國內售價五千一瓶。

對程勇而言,他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對廣大慢粒白血病人而言,他們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

病友們紛紛給程勇送錦旗,稱其為「藥神」

而隨著程勇與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觸,他意識到了他售賣的不僅僅是藥品,更是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

終於,當警察開始查封「印度格列寧」,斷這些病患的命路時,程勇決定展開一場救贖……

程勇的原型,取材於當年熱議的「陸勇案」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當時瑞士進口的正版抗癌藥「格列衛」每盒(一個月用量)的售價需2.35萬元。兩年花去60萬元。

2004年,他在網上搜索到日本有一種仿製藥「印度格列寧」,不到4000元。後從印度購買,最低售價只有200多塊。陸勇後通過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薦。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然而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2015年1月27日,檢察院發佈《對陸勇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判定陸勇的行為是買方行為,並且是白血病患者群體購買藥品整體行為中的組成行為,因此不構成銷售假藥罪,撤回起訴

此案當時備受輿論關注,陸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為「藥俠」

法律應該懲惡,更應該揚善,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很感人

這不止是電影,是現實版的藥與患者之間、藥與法規法律之間的真實寫照,好在現行法規能讓更多患者吃得起藥。

所幸,因為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隨著格列衛的降價和被列入醫保、國產仿製藥的上市以及進口抗癌藥物零關稅等一系列政策,單純靠天價藥續命的時代終於終結。

看病難,看病貴。

誰能保證這一輩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

一旦遇上大病,

動輒上萬的高昂醫藥費讓普通人家根本無力承擔。

一人生病,全家拖垮,這話真不是危言聳聽。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短短几天裡因病致貧。

沒有錢,還有病,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癌症真的會讓一個家庭崩塌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

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窮人有續命的機會嗎?

“這世上就一種病,窮病。”

藥品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也是醫改的重要方向

央視曾披露 “天價藥”——蘆薈片(癌症的輔助藥物),出廠價每瓶15.5元,湘雅二醫院賣給患者高達213元,利潤高達1300%。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國家在藥品流通領域做的改革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在我國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工作,經過各相關政府部門半年多的艱苦努力,首次談判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結果: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諾福韋酯(生產商葛蘭素史克)和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埃克替尼(生產商貝達藥業)、吉非替尼(生產商阿斯利康)3種藥品,降價幅度分別達到67%、54%、55%。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2016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會議提到,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推行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使中間環節加價透明化。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出一系列的改革猛藥,整治藥價虛高、藥品回扣等藥品流通領域頑疾。《意見》開出的改革猛藥,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舉,而是涉及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的全產業鏈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系統改革。

李克強: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全部取消藥品加成

2017年底,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攻堅克難,勇趟改革“深水區”。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開展綜合改革,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佔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佔比下降2.5個百分點。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天價藥」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以原版諾華格列衛為例,它在內地售價高達2.35萬,但在香港的售價卻是1.7萬左右,美國1.36萬,在韓國更是不足1萬。印度在藥物方面是開放「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的,所以各藥店有大量的價廉物美的仿製藥可見。成分與功效相同,但價格更低。

究其原因,是高昂的關稅。且中國仿製藥少,對專利藥競爭壓力少,價格自然下不來。

李克強總理2018年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進口抗癌藥僅降到‘零關稅’還不夠,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從多環節、多渠道層層壓減進口抗癌藥品價格。”李克強強調,“要讓患者及家屬對急需的進口抗癌藥價格降低有切實感受!”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突然這麼熱

要實行多部門聯動,從生產、流通、原料進口等各方面綜合施策,切實把價格降下來

“現在誰家裡一旦有個癌症病人,全家都會傾其所有,甚至整個家族都會支援。癌症已成為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全社會一定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攜手盡最大力量,救治患者並減輕患者家庭的負擔!”李克強說。

“不光要把關稅降下來,更要多部門聯動,從生產、流通、原料進口等各方面綜合施策,真正把藥品價格降下來。”總理說,“要先緊盯住患者最為急需的有效的幾種抗癌藥品,把價格降下來,讓患者及家屬對急需的進口抗癌藥價格降低有切實感受!”

“我們一定要在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領域加快工作進度,儘早取得顯著成效!”李克強要求,“最大程度減輕患者及家屬負擔,爭取早日讓人們不再‘談癌色變’!”

藥價真的能夠降下來嗎?

藥品真的能夠只是被恰當的用來治病嗎?

老百姓能夠確實有藥品降價的獲得感嗎?

藥品流通領域的改革已經實質開展。

讓我們拭目以待,三醫聯動,

讓藥品真正起到治病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