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耀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唐宋時屬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製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宋代六大窯系”中的一個窯系。

Yaozhou Kiln is a treasur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orcelain making process. It was the sixth kiln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was ruled by Yaozhou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the Tang Dynasty, it was a famous producing area for Chinese ceramic firing. The Song Dynasty further reached its peak and became China's "Six Kilns of the Song Dynasty". One of the kiln departments.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名稱:耀州窯印花嬰戲紋斗笠碗

規格:重:0.315kg 高:6.5cm 口徑:19cm 底徑:4.9cm

類別:瓷器 年代: 宋代

此碗刻花精細,畫面生動活潑,碗敞口,寬唇,圈足。裡外施青釉。碗內刻嬰戲蓮花紋飾,一肥胖的嬰兒戲於三朵蓮花之間,兩手腕各戴一手鐲,憨態可掬。嬰戲紋自出現那天起就始終作為民間喜聞樂見的紋樣裝飾於器物之上,不同時期的嬰戲紋呈現不同的特點。宋金時期,包括定窯、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等南北眾多窯口都有燒造嬰戲紋器物,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定窯孩兒枕也屬於這類題材。嬰戲紋出現在碗心,以耀州窯和景德鎮窯最多。北宋時期多有剔劃,到了金代,為了提高產量,耀州窯的嬰戲紋碗基本為模印。這件耀州窯大碗,器形規整週正,線條利落,碗底修足精到,可見明顯墊燒痕。碗心密佈纏枝花葉紋,娃娃遊戲其間,活潑可愛,憨態可掬。通體罩上光潔清透的橄欖青釉,更好似夏日綠蔭下一幅生趣盎然的遊戲圖。

Name: Yaozhou Kiln Stamp Baby Drama BowlSpecification: Weight: 0.315 kg High: 6.5 cm diameter: 15.6 cm Bottom diameter: 7.3 cmCategory: porcelain age: Song DynastyThis bowl is carved fine, the picture is lively, the bowl is open, the wide lip, and the circle is full. Green glaz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bowl is engraved with the lotus ornaments of the baby Opera. An obese baby plays between the three Lotus flowers. Each wrist wears a bracelet.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fant drama pattern, it has always been decorated on the artifacts as a popular pattern of the people. The infant drama pattern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many kiln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including Dingyao, Cizhou Kiln, Yaozhou Kiln, Jingdezhen Kiln, etc., had fired baby dramas. The National Baoding Kiln pillow collected by the Palace Museum also belonged to this theme. The baby drama pattern appeared in the bowl heart, with Yaozhou Kiln and Jingdezhen Kiln being the most.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many strokes, and in the Jin Dynasty, in order to increase production, the baby bowl of Yaozhou Kiln was basically imprinted. This big bowl of Yaozhou Kiln, the shape of the device is regular, the lines are clean,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wl is repaired to the point wher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ad is burned. The bowl heart is full of twigs and flowers. During the doll game, it is lively and lovely. The whole body is covered with clear and clear olive glaze, more like a fun game map under the summer shade.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此藏品是宋遼時代的典型斗笠碗,做工精細,刻花細膩,器型相當漂亮,遠看如新,但是藏品釉面呈現細微開片,而且開片縫間有千百年形成的鉛釉析出的銀白色晶體,敲擊時聲音沙啞,用顯微鏡看,可見釉面呈現大量的死氣泡,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This collection is a typical bucket bowl in the Song and Liao Dynasties. It has fine workmanship, delicate carvings, and a beautiful device. It looks like a new one. However, the glaze of the collection presents a subtle opening piece, and there are thousands of years of lead glaze formed between the openings. Silver and white crystals, When the sound is hoarse, with a microscop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glaze presents a large number of dead bubbles, which is a rare boutique.

中華民國九年造壹圓樣幣

重:20.9g

直徑:38.5mm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此枚錢幣屬於中華民國九年造壹圓樣幣,所謂樣幣指製作錢幣前製作的第一枚試機幣,存世量稀少且不作為主流通貨幣使用,所以收藏投資價值極高。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精銅鑄刻花十帝宮錢 一組(10枚)

重:209.3g

古代的花錢,有極少一少部分來源於宮廷,這部分花錢被人們稱之為宮錢。宮錢的使用源於唐代,到了清代,宮錢的發展達到了鼎盛。當時宮錢是用官爐鑄造,主要用於皇宮的節日慶典裝飾,每年臘月負責鑄造宮錢的部門都要把一批精鑄的宮錢送入皇宮,作為宮燈的錢墜。清代宮錢,一般正面是年號,背面是天下太平、八卦圖、或者吉語等等。在這些宮錢中,正面是年號,背面是八卦圖的上樑錢是最為典型的一種。宮錢與民間花錢的最大區別在於,宮錢使用的銅質是精黃銅,而且製作也非常精緻。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此組十帝宮錢中,順治、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均刻花屬背面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寓意指處處平安無事,整個社會祥和安寧,比喻國泰民安。

且十帝錢至今有招財、鎮宅、避邪、化煞的作用,所以這組精銅鑄刻花十帝宮錢收藏投資價值極高。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咸豐重寶當五寶德局

重:3.5g

直徑:2.45cm

咸豐重寶是一種銅錢,此枚咸豐重寶直徑2.45cm,重3.5g(。此種銅錢幣十分精美,字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淺紅黃色,錢文精美,沒一絲一毫拖泥帶水。咸豐重寶的鑄造材料主要是黃銅,這種錢幣鑄量非常少,質量極佳,咸豐重寶的造型多種多樣,從小到大可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從發行量來看咸豐重寶當五存世量較少。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咸豐通寶”面文大多書寫楷書,背文滿文局名有:寶源、寶泉、寶河、寶德、寶東、寶伊、寶濟、寶晉、寶陝、寶鞏、寶蘇、寶浙、寶昌、寶福、寶臺、寶武、寶南、寶廣、寶桂、寶川、寶雲 阿克蘇、寶黔等二十四個錢局。其中寶臺、寶德、寶廣、阿克蘇等局數量極少。

咸豐重寶一直被收藏家們視作無價之寶。地域性政權發行貨幣的時間也相當短,加上流通地域狹小,所鑄貨幣價值不菲。另外,由於改行紙鈔,銅幣發行量較少,故價格也較高。

然而此枚咸豐重寶當五正是寶德局鑄造,存世量非常稀少,收藏投資價值極高。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乾隆通寶剪邊花錢

重:2.7g

直徑:2.06cm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乾隆通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版式很多,錢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體,寶浙局多用楷書,寶陝、寶川兩局用隸書,但大多數地方錢局用宋體。新疆紅錢部分局背滿文,其他則背維文和滿文。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乾隆常見的共有二十二個鑄局,新疆紅錢有六個鑄局。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而此枚乾隆通寶比較特殊,屬於剪邊花錢,為盜銅而剪去邊廓的小錢,故稱“剪邊五銖”。清錢中,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錢也出現有剪邊者,大概意為“恩澤無邊”之意,是一種民間花錢形式。剪邊錢:中國古代錢幣的專用術語。錢幣的“邊”即外輪被利器剪去或者磨去,只留有肉和內輪,政府曾經鑄行過這種“剪輪錢”充當流通貨幣,自然民不樂用,所以使用期間段,存世量極少,非常罕見。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崇寧重寶折五

重:14.0g

直徑:3.48cm

崇寧重寶,中國古錢幣之一。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 面文“崇寧重寶”隸書對讀,古樸方正,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崇寧重寶是北宋末年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據統計,崇寧重寶的版別大概在300多種,每年都有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被行家或藏友發現。 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合在一起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崇寧重寶為隸書銅、鐵大錢,製作多亦精好,存世較多。另有崇寧通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鐵劃銀鉤,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書法超妙絕倫,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世人評此為“宋代第一泉”,與新莽並稱中國錢發 “二聖”,崇寧通寶版式多變,尚有鐵錢。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本品直徑3.48cm,重14.0g,折五大小,相對較厚,乃崇寧通寶錢之標準尺寸和形制。其鑄相規整,面窄緣細廓,方正圓矩,平坦地章,深竣字廓,穿輪亦是乾乾淨淨。是故,從鑄相上判斷,本品具備官爐品質,鑄相開門。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組(光緒2枚/宣統1枚)

總重:33.3g

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二十文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據中國錢幣史略記載,清·宣統元年(1909年)鑄己酉宣統年造大清銅幣。宣統三年,天津度支部選幣總廠開鑄二分、一分、五釐、一釐新式銅幣外,與此同時還鑄有計值文字,分別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銅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紅、白銅二種幣。五文僅紅銅一種,二文、一文銅元按其幣中有元鑿孔分為有穿和無穿(滿穿)兩大類。此類銅元鑄幣不多,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滅亡,故鑄幣有限,存世者為之稀少罕見。由此可知,宣統二年從未開鑄銅元。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總重:14.5g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根據錢幣收藏界的一般共識,對一種錢幣,應該把可以明確幣名或顯示錢幣最主要特徵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相對的另一面稱為“背”,據此我們應該把此幣最能區別於前朝銅元,並具有鮮明的劃時代革命和進步意義的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以下簡稱開國紀念幣)字樣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對應記值的另一面稱為背。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錢幣作為古玩的一種,一直以來都是收藏家關注的熱點。而且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由貴重金屬或白銀合金鑄造,製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容豐富,銀光燦爛,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綠瑪瑙撇口碗

306.1g

口徑

16cm

底徑

5.6cm

5.5cm

綠瑪瑙英文名稱green agate,淡綠-翠綠色的瑪瑙。天然的綠瑪瑙多為不純的綠色、暗綠色、褐綠色。綠瑪瑙顏色“單薄”,質地無翠性,性脆;翡翠顏色“渾厚”,質地有翠性,韌性大。瑪瑙的歷史十分遙遠,大約在一億年以前,地下岩漿由於地殼的變動而大量噴出,熔岩冷卻時,蒸氣和其他氣體形成氣泡。氣泡在岩石凍結時被封起來而形成許多洞孔。很久以後,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結成硅膠。含鐵岩石的可熔成份進入硅膠,最後二氧化硅結晶為瑪瑙。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瑪瑙當時屬於珍貴而不見於荊楚的奇麗瑰寶,儘管許多身份極高的王候相的墓中出土有許多瑪瑙杯、球之類,但對卞和時代的荊楚之地,卻是非常陌生,荊楚瑪瑙既不像內蒙戈壁瑪瑙經歷過風沙的天然磨礪,也不像南京雨花石那樣經過河床的搬運和沖刷洗滌,因為埋於深山,所以不會“一目瞭然”被發現,如果不是每年的開山施工,當地人甚至不知道家鄉長滿荊條的山巒中蘊藏著許多美麗優質的瑪瑙石。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昌化雞血石獸鈕雙聯印 甲申祖仁(兩方)

518.8g

5x5cm

7.2cm

昌化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寶石,具有雞血般的鮮紅色彩和美玉般的天生麗質 ,歷來與珠寶翡翠同樣受人珍視,以“國寶”之譽馳名中外。清乾隆年所修《浙江通志》曾記載:“昌化縣產圖章石,紅點若硃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愛玩,近則罕得矣、且是中國特有的名貴石種之一,具有豔麗鮮紅如雞血般的色彩和亮晶如美玉般的光澤,被譽為“國寶”而馳名中外,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昌化雞血石的工藝用途主要是製作印章、雕刻工藝品和原石欣賞等。在眾多印石中,昌化雞血石是中國“印石三寶”之一,並以撩人的美姿,贏得“印石皇后”之譽,為中國印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同時又為我國的玉雕工藝創造了“雞血”巧雕的獨特流派,其作品以“瑰麗、高雅、精巧、多”著稱。在評選中國國石中,昌化雞血石具備了“四性”:獨有性——據我國地質部門的調查和各國地質文獻的記載,世界其他國家尚無發現此類礦產;奇特性——形、色即奇異,又特別,十分罕見;觀賞性——形、色、紋理及質地美麗無比,百玩難捨,從中獲益;文化性——在傳統文化中有一席之地,皇帝寵愛,布衣珍惜。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十件“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