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人數301.7萬對。這一數據與五年前同期相比,足足下降了29.54%。

人們對婚姻的態度,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而這種變化帶來的結果之一,便是不婚族的出現。

然而在適婚年齡擇一良偶,組建家庭並繁衍後代的形式,在大部分人眼裡仍舊天經地義不可動搖,“不婚”在很多人眼裡難以理解並且大逆不道。

採訪三人中年紀最大的是糖糖,性格里兼具脆弱的敏感及頑固的自負。

她習慣對自己的矮自嘲,講道理時的氣焰卻非常囂張;她坦誠自己有很多孤獨的時候,卻從不肯降低對理想對象的標準而屈從。

她認定婚姻是一種結盟關係,本質為互利互惠的交易,卻又堅守自我的愛情理想,不肯有半分的讓步。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而三人裡年齡最小的小沫,成長於一個開明無比的家庭。不婚對她而言絲毫不是新鮮事物,大自己十幾歲的小姨作為不婚族早早就被全家理解接受。

很多人看來離經叛道的超前觀念,在她看來都特別順理成章。於是她經常反問:“難道不應該這樣嗎?”,“這樣有什麼不對?”。

那一刻你也會懷疑,自己一直深以為然的規則和默守,其實並沒有那麼堅固的存在依據。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採訪裡唯一的男生玉龍,散漫自由的氣質彷彿與生俱來,似乎與他的不婚理念如出一轍。

他說婚姻不過是一種社會管理制度,對人規範化管理的手段。

一個擁有足夠自我約束的人,可以去脫離這種管束,獲得更多自由。

他的確是一直這樣的,作為不婚族,告別對於他人的依賴,也擺脫被人依靠的束縛。

成為獨立的個體,追求個人最為理想的生活,這就是他最為期待生活的樣子。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採訪三人的年齡分別為22歲、30歲和34歲,恰好對應了數據中的不同三代。

最好的婚姻觀應該是怎樣的呢?

大概就像三毛在談及選擇與丈夫荷西結婚時說的:

我們結合的最初,不過是希望結伴同行,雙方對彼此都沒有過分的要求和佔領。

我選荷西,並不是為了安全感,更不是為了怕單身一輩子,因為這兩件事於我個人,都算不得太嚴重。

在那個真正對的人出現之前,你要像他會來那樣充滿期待,像他不會來那樣努力生活。

“我決定不結婚了”,不是真的不結婚了,而是想等到真正對的人,再結婚。

1

上個月,琳達拒絕了父母“去見一個男的”的建議。

“媽,我決定不結婚了。”她直截了當地說。

她爸嘆了口氣,她媽沉默半天,偷偷看了一眼琳達爸說:“也行,結了婚也就那樣。”

琳達鬆了口氣,雖然不知道父母明天會不會反悔,但她終於把最想說的話說了。

我問琳達是不是真決定不婚。她說不一定。但與其每年回家被父母逼著相親,不如徹底斷了他們的念想。

別以為琳達的成功來得容易,這已經是她鬥爭的第三年。

過完28歲生日,她就發現父母不太一樣了。平時打電話,問得最多的就是找對象沒,明知道她不可能回家鄉工作,偏要讓她過年回家相親。

她問,是什麼樣的人。她媽回答:“你三姑介紹的,是個男的。”

當時琳達覺得挺心寒。原來父母盼兒女結婚,不是為了她們的幸福,而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只要是個男的就行。

29歲回家過年,她支支吾吾地對父母說,如果碰不到合適的,不想結婚。被父母開批鬥會到半夜。

30歲回家過年,她滿懷內疚地對父母說“我可能不適婚”,結果老爸嘆氣,老媽哭泣,一家人除夕餃子都沒吃成。

今年,她31歲,剛升職做了區域主管。終於決定理直氣壯地對父母說“我決定不結婚了”。

雨衣都買好了,準備迎接疾風暴雨,沒想到天下父母都一樣,當你強硬了,他們就柔軟了;當你長大了,他們就變小了。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2

森雪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去年初離開北京回到東北老家,發現留在家鄉的同學都已經結婚生子,而他父母也默認了她回老家就是為了結婚。

他們制訂了一個時間表,要在今年春節把她嫁出去。

這一年,森雪預想的小城市歲月靜好並沒有如期而至。

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雖然變小了,她卻不得不為父母的面子而活,接受他們安排的相親,並與一個父母覺得合適的男人談起了戀愛。

但她不喜歡那個男人,談這場戀愛只為了耳根清靜。

隨著春節臨近,雙方父母開始張羅他們領證結婚,森雪問男朋友,你覺得我們合適嗎。男朋友大大咧咧地說:“我無所謂,不都是女的急著結婚?”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跟男朋友分手後,她對父母說,我已經決定不結婚了,如果你們受不了,春節以後我去上海。

你走吧,別在我們眼皮底下丟人。

雖然知道老爸說的是氣話,森雪還是決定春節後回到北上廣。對於不想隨便把自己嫁掉的姑娘來說,小城市的歲月靜好只是一個夢。

當城市很大,你渺小、孤單,同時卻擁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間。

大城市的一切都快,唯有結婚可以慢;而小城市的一切都慢,唯有結婚必須快。

3

嶺嶺也決定今年春節跟父母攤牌。

去年,她讓男閨蜜假扮男朋友回家過年。父母堅持讓他們睡在一起,男閨蜜開玩笑:“你父母養你太操心了。”

女兒20歲,父母擔心她跟別人睡,到了30歲,又開始擔心她不跟別人睡。

嶺嶺嘴上雲淡風輕地說“睡不睡是我自己的事”,心裡其實很介意父母這麼急切地把她往外推。

所以今年她不打算自己一個人難過了,反正怎麼都是累,不如大家一起累,說不定累著累著就想開了。

我問嶺嶺,萬一父母不能接受怎麼辦。她說:“我就在家呆6天,他們也最多跟我鬧6天,豁出去了。”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我想起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在上海,母親胃癌手術的時候,她跟男朋友去探望,在電梯裡遇到老阿姨跟他們搭訕,得知她媽媽病重,而她還沒有結婚,語重心長地說:“你還沒結婚,你媽媽一定很不放心。”

她決定結婚,給媽媽一個安心。

半年後,她母親離世。又過了半年,她離婚了。

她說過一段話,我印象特別深:

本來就沒做好結婚的打算,加上母親從病重到離世,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扛過這種壓力和打擊,互相埋怨爭吵。

以前人們總說,兩個人可以分擔痛苦;生活卻告訴我,兩個人也能增加痛苦。

聽我說完,嶺嶺沉默了一會兒,掏出口紅,像戰士即將奔赴戰場一樣,悲壯地在嘴唇上抹了兩下。

4

日劇《最完美的離婚》裡,亞以子奶奶說,沒有人能夠原諒掌上明珠般的兒孫走上離婚的路,同樣,也沒人能原諒掌上明珠般的女兒走上不婚的道路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父母逼婚,是因為對我們的愛。以他們有限的人生經歷來看,兩個人一起吃的才是飯,一個人吃的是飼料。

父母永遠擔心歲月會奪走寶貝女兒任性的資本,卻忘了結婚才是最危險的任性。

畢竟人生再沒有什麼比兩個原本的陌生人日夜相守,還要創造一個延續兩人共同基因的新生命更任性的事了。

而我們的反抗,則是出於對自己的愛。

不是不想結婚,只是不想將就,一生太長,既然重要的人可能遲來一步,與其後悔,不如等待,等不到就算了,但萬一等到了呢?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愛沒有對錯。無論父母的執念,還是我們的選擇,都是為自己負責。當兩種責任變成冰與火的衝突,做自己最保險也最簡單。

畢竟盼望我們結婚的是父母,一天天過日子的卻是我們。

你做自己,剩下的交給時間。只要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父母終究會有一天,能強大到可以接受你的選擇。

“媽,我決定不結婚了”,是宣言,更是態度。

你不一定真心拒絕婚姻,卻要儘早讓父母明白:結不結婚,真的是我自己的事。

“媽,我今年就不結婚了”

今日話題

你怎樣看待不婚族?

你認為結婚最重要的前提是什麼?

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