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無限可能:史達林地球改造計劃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正式的名稱為:

斯大林的自然改造計劃(Сталинский план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рироды)

或稱“改造大自然的偉大計劃”,是蘇聯在20世紀40年代末開展的保護生態環境,改造大自然的科學計劃和巨大工程。

該項目計劃在1949年至1965年間,在蘇聯的草原區設立8條由國家建設的巨型森林帶以改善生態環境與農業發展。

引發這個計劃的直接原因是來自國內國外的慘重教訓:在1946-1947年,肆虐的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導致了飽受戰亂後的蘇聯農產區的大規模乾旱——以及衛國戰爭勝利後的可怕饑荒。

而在蘇聯的新對頭美國那邊,1948年,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領導人約翰·博易得·奧爾(John Boyd Orr)震驚於美國主要農產區大規模的水土流失:

美國那些肥沃土壤的流失速度令人震驚,美國最早進行大規模農業開發的土地中,已經有四分之一遭到了破壞。在這個國家,每年有300萬噸肥沃的土壤流失和被破壞。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計劃內容

該計劃是在斯大林的倡議下通過的,並由蘇聯部長理事會和蘇共(布)中央委員會於1948年10月20日決定實施的——《關於實行建造防護林、池塘和水庫,引入草地作物進行輪作,確保蘇聯歐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區可持續提高農作物產量的計劃》——在報刊上,這份文件被稱為“斯大林的自然轉型計劃”。該項目雄心之大,規模之盛,面對的複雜條件和困難之多,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沒有先例的。

根據這一計劃,蘇聯將在相當於英格蘭,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總面積的1.2億公頃土地上種植森林以阻擋乾燥的南風,並改變防護帶的小氣候。

項目的核心是種植人工林和灌溉系統,計劃在1949~1965年期間,在蘇聯南部(包括下伏爾加河流域、西哈薩克、北高加索和東烏克蘭)的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區建立8條大型人工林,總長超過5300公里。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許多人有所不知,這個計劃的最初雛形能夠追溯到1928年——那時,在乾旱的阿拉斯特罕沙漠和草原。聰慧、頑強的自然科學工作者、集體農莊莊員和志願者成功種植了一片森林,該森林能在冬季的暴風雪中留存住大量水分並將其轉化為地下水,並有效改善當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貧瘠化情況。

該計劃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大面積的人工森林帶,預計在1965年完成國家森林帶的工程。該森林帶全長5320公里,需要種植1123.8萬公頃的樹木。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主要的人工林帶有8條:

1.在薩拉托夫至阿拉斯特罕的伏爾加河兩岸種植兩條寬100米,長900公里的人工森林帶。

2.自奔薩——葉卡捷琳諾夫卡——卡緬斯克的霍皮奧爾河、梅德韋季察河、白卡利特瓦、別列佐維(白樺)河流域;建設三條寬60米,長度為170公里的森林帶;森林帶之間相隔300米。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3.在伊洛夫利亞河與伏爾加河流域的卡梅申——斯大林格勒建設三條相隔300米,長170公里寬60米的人工森林帶。

4.從恰帕耶夫斯克的弗拉基米爾市的伏爾加河左岸地區,將建設四條間隔300米,寬60米,長580公里的人工森林帶。

5.從斯大林格勒——斯捷普諾伊——切爾克斯克建設四條相隔300米、60米寬、570公里長的人工森林帶。起初這個子計劃的規劃為卡梅申——斯大林格勒——斯捷普諾伊——切爾克斯克。但由於一些原因,這條長度驚人的森林帶被拆分為卡梅申——斯大林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切爾克斯克兩條森林帶。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將憑藉其茂密植被和水量充沛的伏爾加河作為兩條森林帶之間的樞紐。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6.沿烏拉爾河兩岸,從車里雅賓斯克的櫻桃山——契卡洛夫(奧倫堡)——烏拉爾斯克(哈薩克城市)——裡海一線,建設6條寬60米,長1080公里的森林帶。森林帶間隔200米,以河兩岸各三條的方式規劃分佈。

7.自沃羅涅日流經羅斯托夫的頓河兩岸,建設兩條寬60米,長920公里的人工森林帶。

8.從別爾哥羅德以北發源的北頓涅茨河至頓河兩岸,建設2條寬30米,長500公里的人工森林帶。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在大興土木建設新的人工森林帶時,蘇聯有關方面也特別注意保護和擴展原有的天然森林、儘可能保護天然植被和草皮。重建和修復戰爭時期被法西斯盟軍毀壞的植物園和人工林。

在樹種選擇上考慮到了多種多樣的需求與情況,甚至為了吸引野生動物和鳥兒,特意在人工林中種植果樹。


計劃詳情

除了國家森林保護帶之外,沿著單塊田地的周邊、溝壑的斜坡、現有的與新建的水庫和河灘上種植具有當地特性的防護林帶。此外,還引入了先進的種植方法:使用正確的有機和無機肥料和根據當地播種條件選擇的地方性高產種子。

該計劃引進了由傑出的科學家V·V ·杜庫恰耶夫,P·A·科斯蒂切夫和V·R·威廉姆斯開發的草地農業系統。根據該系統,農作物輪作耕地分成幾部分進行輪作,休耕地播種多年生豆科、草類和禾本科植物作為畜牧業的飼料基地,這是恢復土壤肥力的自然手段。

該項目不僅預計了蘇聯糧食的絕對自給自足,而且還設想了從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開始,蘇聯應當保證人民對糧食、肉類和各種農產品從數量到質量都愈來愈高的物質需求,以及擴大糧食和肉類產品的出口。

新建的森林帶和水庫大大改善了生態自然環境,使蘇聯的動植物顯著多樣化。因此,該計劃使環境保護和獲得高可持續產量結合起來。

為了解決與實施土地復墾和防護林綜合治理相關的問題,蘇聯成立了以V·R·威廉姆斯命名的農林水利工程項目專門委員會,統一管理覆蓋第聶伯河、頓河、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這四個南俄主要流域的綜合管理,在建造野外防護林系統的同時,開始了一項大型工程,以建立灌溉系統——在蘇聯,建造了大約4,000個水庫,其中含有1200км³的水。為了改善環境,建立大型水道系統,調節許多河流的流量,為工業提供價廉量大的電力,利用積水灌溉田地和菜園。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初步效果:

一系列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農業發展措施的實行使1951年獲得了農業的大豐收。

相較1948年:

糧食產量增加了25-30%

蔬菜產量增加了50-75%

草藥產量增加了100-200%

肉類和脂肪產量增加了80%:

豬肉+100%,牛肉+33%,牛奶+25%,羊奶+65%,羊毛+50%,雞蛋+240%

由於對農業投入的增加,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技術設備得以升級,機器拖拉機站的作用被顯著發揮出來。

廣袤的森林帶、優化的自然環境和分佈密集的人工水庫與河流使得極端氣候襲擾農產區的數量、規模和破壞力大為減少,有力保障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大大改善的生態自然環境為畜牧業和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飼草料基地,也促使蘇聯的自然科學獲得發展。


人亡政息:“斯大林計劃”的末路

然而,隨著斯大林於1953年去世,該計劃的實施受到了限制。

在尼基塔·赫魯曉夫的指示下,1949年至1955年創建的森林帶被大量砍伐以快速提高木材產量,數千個蓄水池、養魚池和水庫被廢棄,570個森林保護站被裁撤。

當然,斯大林這種改造自然的龐大計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和時間;當政者需要耐心的等待幾十年才能收穫正果——更別說在政治上去斯大林化如火如荼之時,“斯大林的自然改造計劃”

有多麼令人難堪了。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鑑於上述原因,喜好大幹快上,想要給自己攬政績的“農業專家”赫魯曉夫提出了一項能夠快速增加糧食作物產量的計劃:擴大作物播種面積——開發處女地。

一開始,急劇擴大的耕地面積使得蘇聯糧食產量快速增長,即使在傳統糧產區遭到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廣袤的處女地也能保證糧食的充足供應。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看上去,“玉米(苞米機)同志”算是計劃通?

可好景不長,1962-63年,處女地出現了可怕的生態災難——水土流失、土壤貧瘠化、自然災害肆虐,而這恰恰是“斯大林計劃”想要極力避免、控制和消滅的。

如果按部就班的進行“斯大林自然改造計劃”,1963年本是計劃接近完成的大喜之年。

可在1963年秋,食品危機卻在蘇聯爆發:麵包和麵粉從商店的貨架上消失,糖和黃油的供應中斷。1962年宣佈肉類價格上漲30%,食用油價格上漲25%。

物價的上漲使得民心不穩,並且直接導致新切爾卡斯克事件的爆發。

由於作物歉收,蘇聯國家自戰後首次從儲備中出售600噸黃金,用於在國外購買約1300萬噸糧食。

隨著赫魯曉夫的下臺,蘇聯農業開始走上正軌並數次創下並打破俄國曆史糧食產量記錄,當時蘇聯治下的俄羅斯聯邦在1976和1978年達成的豐產記錄,在蘇聯解體後直至2017年才得以打破。但關於生態環境方面,蘇聯的領導人們再也沒有一個雄心勃勃者去關心和實施一個類似於“斯大林計劃”式的龐大生態環境項目了。

不過在蘇聯時期,基本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在進行,中小規模的人工林和灌溉系統一直在建設。直至蘇聯解體後,整個生態防護系統開始崩潰,其危害不知比赫魯曉夫大出多少倍——全部防護帶都無人過問,灌溉系統徹底癱瘓,俄國農業部門直到2006年才開始對防護系統進行統計和整理。

由於經濟崩潰、缺乏監管,大量防護帶被無序地亂砍亂伐,用於出售木材、取暖和建造房屋。

不過,雖然森林防護帶飽受磨難,歷經風霜,但這個系統仍然在頑強捍衛者俄羅斯東南部的生態氣候安全——儘管已經力不從心。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現今殘存的部分“斯大林防線”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人類的無限可能:斯大林地球改造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