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是的,百曉生今天又標題黨了。但今天這一發標題黨和正文息息相關。

大家一定看出來了,標題用的是大名鼎鼎的UC體。在今日頭條出現以前,傳說中的UC震驚部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江湖上甚至還流傳著這樣一份標題攻略: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看完以後,是不是覺得UC簡直就是今日頭條的祖師爺。在那個手機流量還比較值錢的年代,UC瀏覽器真的不知騙走了大家多少真金白銀,三大電信運營商應該一起給UC瀏覽器創始人何小鵬先生頒一個特別貢獻獎才對。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不過何小鵬先生應該不會在意得不得這個獎,因為如今他已經全身心投入到了另一門更火的生意:造車。

在這個遇上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時代,想要起飛的新造車公司不在少數,小鵬汽車也是其中之一。有互聯網公司的經歷做鋪墊,小鵬汽車也可謂順風順水。

例如在融資這件事情上,小鵬汽車就展現出非一般的實力,8月初剛剛完成總額超過40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累積融資超過100億元,公司估值超過250億。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所以,當小鵬汽車在昨天的發佈會上宣稱明年年底前要獲得300億元融資時,業界並未表達太多驚訝之情,雖然小鵬汽車至今還未向終端用戶交付過哪怕一臺車。而已經開始交付終端用戶的蔚來,卻已經遞交了IPO申請。

當然,按照小鵬汽車自己的說法,他們在公司內部交付的車輛已經有約500臺了。不過這個統計數字是如何得來的,並沒有解釋。如果把一臺新車從Mule Car階段的所有造車數量集合在一起,通常這個數量也不會低。我不知道小鵬是否也是以這個口徑來統計的,如果是,那麼這也就是規定動作,沒什麼值得炫耀的。

何小鵬先生說,今後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是運營,而不是製造。我不清楚此言何意,是不是受了“蔚來模式”的某種影響。畢竟,蔚來的NIO House、NIO POWER這些服務,雖然被外界質疑過分燒錢,但確實進行了諸多創新實踐。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但是,蔚來在營銷和服務端的新打法,是建立在“交車”這個前提上的,至少目前小鵬的這個數字還是零。

讓我們回到產品。

在昨天的發佈會上,何小鵬先生用不短的篇幅談了自動泊車功能,狠狠的把傳統車企那些不好用的自動泊車系統diss了一番。但何小鵬先生的論據僅僅是主機廠和配套商拿不出有多少用戶實際使用自動泊車功能的數據。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那我想請問,如果現在某車廠公開宣稱自家產品的制動踏板用戶使用率為100%,那麼是否可以認為這家車企的剎車功能很好用呢?都說互聯網公司出身的人對數字很敏感,原來這種敏感也是分姿勢的。

當然,何小鵬先生也沒有一味diss同行,至少上汽、吉利、蔚來這三家公司,他還是瞧得上眼的。可惜陳宏、李書福、李斌三位,內心大概只有呵呵吧。

早在小鵬汽車發出官圖時,我就對車頂的那個貌似高大上裝置充滿興趣,然而當我發現這不過是一個可以360°旋轉的攝像頭時,才發現原來理想和現實在小鵬汽車這樣市值突破250億的公司面前,也是如此遙遠。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小鵬汽車剛成立時,曾經用套著雷克薩斯NX的Mule car做路演,遭到不少非議,被冠以PPT造車的名號。但最終亮相的外觀定稿應該說原創度不算低,但我相信小鵬汽車一定沒有抄襲特斯拉的內飾設計,因為何小鵬先生說了,在接觸特斯拉之前,他連大屏都覺得沒必要用。

當然,也許我以上的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這家還沒造出一輛車的公司竟值250億

因為何小鵬先生有自己的邏輯,在互聯網行業,他曾經成功過,正如他昨天在發佈會現場如是說:“中國過去20年裡面中國有無數互聯網的公司創造了奇蹟,我們把國際其他的互聯網公司擋在了外面,今天全球科技20強中間有十名來自中國。”

我不清楚何小鵬先生說這段話的時候,有沒有搓手或者看天花板,把國際互聯網公司擋在外面這件事情真的是“我們”做的嗎?有句俗話叫“沒點*數”,何先生你也配姓趙?

何小鵬先生也深諳與媒體打交道的方式,比如刺果果的“金錢收買”。在發佈會現場,何先生親口表示,媒體朋友們如果預定並且是自己實際用車,在年底小鵬汽車開始交付的時候,他個人再送各位媒體5個點的折扣,讓大家都來體驗什麼是“智能汽車”。

小鵬汽車是不是智能汽車暫且不論,何小鵬先生以為區區五個點的優惠就能讓99%家裡沒有充電樁安裝條件的媒體老師來買小鵬G3,恐怕就真的是痴心妄想了。

看完小鵬汽車的發佈會,百曉生只有一個疑問:將來小鵬G3的車機,是否內置UC瀏覽器?以及有沒有震驚體笑話可以聽?

如果以上兩點可以實現的話,在此大膽預測小鵬G3將成功大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