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夏色漸頹,一葉新涼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8月7日

/

8月23日

今天晚上21點

立秋至

禾黍盈滿

驚覺夜初涼

彷彿青春的故事

還未熄滅

夏色已漸收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中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意味著暑去涼來,秋天即將接替夏季。

所謂“落一葉而知秋”,說的就是到了立秋,梧桐樹的葉子必然凋落。雖已立秋,但全國大部分的氣溫還在27、28度,(氣溫緩緩下降需要時間)這時的作物也進入重要的生長髮育期。因此,立秋節氣前後的天氣變化對農作物的秋季豐收有很大的影響。

『立秋三侯』

一葉枕涼,白露迎秋

______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8.7-8.11 涼風至風漸漸變得涼爽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8.12-8.16 白露生早晨有霧氣產生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8.17-8.21 寒蟬鳴 寒蟬感陰而鳴

『傳統習俗』

以肉貼膘、啃秋祈福

______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立秋節,又稱七月節,是夏秋之交的重要節日。以前,人們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

傳統的立秋習俗,還有貼秋膘、稱水、啃秋等有趣習俗,透露著濃烈的儀式感。人們一邊為秋日作物豐收祈福,一邊提醒自己:秋天要到了!

· 過秋社 ·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不見》:“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

秋社

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舊時的人們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的美好祝願,還將此作為難得的娛樂活動。

過秋社的習俗始於漢代,後世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到了這一天,民眾集會競技,進行各式各樣的作社表演,並集體歡宴,熱鬧非凡。

連有錢或官宦人家也要在這一天宴請賓朋,民眾則互送社飯、社糕、社酒,甚至集會娛樂,這些活動也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社戲、廟會之類的民俗活動。

· 貼秋膘 ·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宣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持續了兩三個月的夏季,因為清淡的飲食,體重自然下降了不少。涼爽的秋風一起,頓時胃口大開,少不了吃點兒葷腥,補充夏日的虧損。

因而,“貼秋膘”就是最好的方式。吃一些味厚的美味佳餚,最好是各式各樣的肉類,謂之“以肉貼膘”。常見的有燉肉、紅燒肉、烤肉等,不肥不膩最誘人。

但也不要打著貼秋膘的幌子,不加節制地亂吃葷腥之食,也要注意膳食營養的搭配。尤其是三高類人群,建議少食。

· 啃秋 ·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意思是在立秋這天要吃西瓜或香瓜等瓜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據說咬了秋後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江浙地區,人們認為立秋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可以防瘧疾。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了。但立秋後,早晚天氣漸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不好,儘量不要再吃西瓜。

『立秋養生』

清心鍛鍊,收斂神氣

______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秋對於肺,在志為悲,悲易傷肺,肺為情志所傷,導致人體的免疫力降低,對於外邪的耐受性下降。

秋天以“燥”為特點,而肺為“嬌髒”,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更易被秋燥所傷。因此,秋季養生要以養陰、潤肺為先。

· 多鍛鍊,防疾病 ·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食補不如鍛鍊”,運動才是保持健康的不變法則。立秋後溫度變化大,其實是對人體有益的。這時候適度做一些慢運動,可以加強心肺功能,促進人體代謝。比如登山、慢跑、打羽毛球等。

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工作環境和快速的生活節奏中,人體生理機能很容易陷入紊亂的狀態,而運動就是幫助你調節的最好方式。多吸收自然之氣,能緩解壓力、從而提高免疫力,遠離疾病。

· 暢呼吸,斂神氣 ·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暑熱還未散去,心、肺卻已有萬物蕭條之感。肺氣鬱結容易導致息短氣憋、胸悶壓抑的症狀。此時應該平心靜氣地面對天氣、生活事物中的瞬息變化。

不如每天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以包容的姿態順應外界的變故。(多事之夏,切莫傷身~)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立秋時節的涼風,大概只有夜晚才能感受得到。而白天的室內外溫差依然較大,比起大暑時節天氣更容易變化,不論室內吹空調,還是外出,都要注意增減衣物,避免著涼生病。

『立秋食補』

輕食平補、滋陰潤肺

______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南瓜、蜂蜜、銀耳、百合等具有滋潤功效的食物。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以前人們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是說立秋飲食要少食辛辣,順應自然交替。同時,立秋溼熱交蒸,要以健脾益胃的食物為主。此時節也是蔬果豐盛之際,如胡蘿蔔、豆角、葡萄、龍眼、菠蘿等時令食材宜多食。

· 立秋食單 ·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土豆燉肉

配料:五花肉,土豆,蔥薑蒜,老抽,醬油,冰糖,啤酒(一罐),鹽

① 將五花肉洗淨,切成五釐米大小的方塊;

② 土豆、胡蘿蔔分別削皮洗淨,切塊;

③ 鍋內熱油,放入土豆塊煎至兩面金黃,撈出;

④ 鍋中留少許油,中火放入冰糖快速翻炒至融化,表面起焦糖色泡沫;

⑤ 倒入五花肉翻炒,讓其充分裹上糖色後倒入老抽、生抽繼續翻炒;

⑥ 倒入一罐啤酒,讓入蔥薑蒜,轉大火燜煮15分鐘;

⑦ 放入土豆塊、胡蘿蔔塊一起燜煮10分鐘;

⑧ 最後加入適量鹽,出鍋即可。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蹄花湯

配料:豬蹄,黃豆,蔥段,薑片,鹽,胡椒粉

① 豬蹄切塊洗乾淨,黃豆提前浸泡一小時;

② 鍋中加適量水,放入豬蹄和薑片、料酒,大火煮去豬蹄血水;

③ 撈出焯過水的豬蹄,洗淨;

④ 砂鍋內放豬蹄、黃豆、蔥段、薑片,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水;

⑤ 開大火煮開,開蓋保持大火煮15分鐘;

⑥ 然後用小火燉約1個半小時至湯汁白,放入鹽、撒入胡椒粉調味即可。

拓展閱讀

穴位保健,節氣養生

立秋節氣,正逢末伏之時。“秋老虎”威力絲毫不減,稍有不慎,就會招致熱傷風,按摩以下穴位,可以起到潤肺健脾的功效。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

功能: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四縫穴

位置: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功能:調暢氣血,寬胸理氣,養護心肺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極泉穴

位置:第2-第5指掌面

第1、2節橫紋中央點

功能:消宿食、化積滯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編後記

/

“夏膘”還沒消

沒有勇氣貼秋膘了

胖子的人生啊

唉~

“ 涼涼!”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去燥、安眠、賞玩秋食的花藝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秋高氣爽烤物美,Let's BBQ!

立秋:夏色渐颓,一叶新凉

(直接訂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