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隱於市

琴隱於市

琴隱於市

手揮七絃性本貴 | 腹有詩書氣自華

古來,奇人喜以農夫為業,一室不掃,何以平天下?耕好一畝三地,料理天下亦不難。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治理一個國家和煎條小魚同理。

小齋乃無限空間,牆上有琴有字有畫,地上有桌有幾有櫈,堆著些許的雜書與琴譜,五米高的天花有燈有扇有噴淋,遮日擋雨。小齋有些亂,可以放下隨意,規則是束縛,隨意是舒服。一副對聯,精彩下半句:“翰墨鑄心緣”。

小齋三件套:琴桌、琴、琴人。琴人也是過客,悠悠歸來,先在小齋的茶臺,撣落一身世俗的塵埃,煮上一壺老普洱,坐下,紅湯潤,自斟自飲,心如禪定。然後踱入琴桌,隨心遊撫,老譜新知,濟濟一堂,根據不同的心情,隨機不同的板眼,難以捉摸的輕重,寒冬的臘梅、急促的溪流、飛揚的搖擼、輕快的水雲聲,送自己一個敢言敢怒的吆喝。細細的追憶、淡雅的晨鐘,現今凡塵不可求的影子摯友。呵呵,久違了 ~ 與琴為伍,如琴神遊。

小齋外,還有大空間。四面掛琴,大濃彩、小水墨,案几上,一彩漆梅花鹿,盤膝禪坐。在中間大舞臺上,置上中國大鼓,時不時對著時空,即興一番,不亦樂乎。

入俗世、做俗事,行有用而無聊的事。奔東奔西、忙進忙出,全為口腹而謀。小齋裡的琴人,真實的自己,不阿諛奉承。一盞茶、一本書、一床琴、一個人,忘於江湖。做無補於世的事,以滿足自己的內心趣味,開心與否,與有用無關,與無用有緣。琴社小齋就是搬琴磨弦的工作間。

小齋,俗世中以忘俗的雅社,隔空支起一張可以微睡的床。也有一副楹聯:“詩尋靜語應無極,琴弄寒聲轉入微。”

琴隱於市

歸來——

閉戶無塵事,

安頓嚮往,

心,隱了,

在市、在琴,

然後,忘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