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最寬裕階段結束,專項債放量衝擊加大

資金最寬裕階段結束,專項債放量衝擊加大

文 丨 袁雅珵

8月13日至17日當週,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有所趨緊,各層次貨幣市場利率普遍上行;債券市場收益率小幅上行。

資金投放量方面,當週央行共開展1300億元逆回購,到期量為0,淨投放1300億元;8月15日MLF到期3365億元,央行續作1年期MLF3830億元,通過MLF淨投放465億元;8月16日央行開展12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招投標。

貨幣市場方面,各期限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除21天期品種外均以上行為主,其中R001上行77bp至2.63%,R007上行43bp至2.70%,R014上行40bp至2.75%,R021下行3bp至3.52%,R1M上行3bp至2.68%。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和各期限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全面上行。

利率債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10bp至3.65%,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上行9bp至4.21%。信用債方面,10年期3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上行6bp至4.58%,10年期3A級鐵道債收益率上行6bp至4.58%,10年期3A級企業債收益率上行11bp至4.72%,10年期3A級城投債收益率上行11bp至4.95%。

上週,資金面最寬裕的階段已經過去,各層次貨幣市場利率連續上揚,尤其是後半周出現快速反彈。一方面,上週正值稅期高峰,8月15日稅期擾動達到最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逾2000億元,為今年以來單週次高發行量,發行進度顯著加快。此外,上週還有3365億元MLF到期,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資金面逐漸趨緊。

為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時隔19個交易日再度重啟逆回購操作,投放1300億元資金予以對沖,同時對到期MLF實施超額續作,淨投放465億元,以補充中長期流動性。此外,央行適時開展國庫現金定存招投標,系8月8日到期國庫現金定存的延期續作,體現出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削峰填谷”操作的靈活性。

本週逆回購到期1300億元,無MLF和國庫現金定存到期,且稅期高峰已過。但地方政府債券將繼續放量發行,本週計劃發行量已超過2200億元,將成為今年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一週,債券繳款對資金面有一定負面衝擊。因此,預計本週資金面將呈中性略偏緊格局,央行或將繼續實施逆回購操作以維護資金面平穩。近期財政部發文要求加快地方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各地9月底累計完成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比例不得低於80%。預計8、9月專項債券供給壓力較大,對資金面有一定收緊壓力。

從7月貨幣信貸數據來看,M1與M2增速之差進一步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繼續同比下降,可見實體經濟流動性收縮尚未改善,這仍需要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保持均衡偏寬鬆狀態,為提振實體經濟融資營造良好的流動性環境。在保障流動性總量供給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疏通資金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一方面加強對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政策引導與激勵,另一方面加快改革以激發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增強信貸供求雙方的意願和能力。8月18日銀保監會再發文強調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金融機構發力小微、“三農”、民營、基建、消費金融、進出口等方面的融資需求和金融服務,全面涵蓋當前融資難的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為“寬信用”指明瞭方向,有利於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梗阻,穩定經濟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