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牆,因爲歷史,令他們與衆不同


柏林牆沒有很悠久的歷史,屬於一座現代牆,建於1961年的冷戰高峰。柏林牆將柏林分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的分割代表了當時兩個體制的冷戰競賽,直到蘇聯時代的尾聲,柏林牆被拆,僅剩部分遺蹟,柏林牆代表了冷戰兩個體制的特殊意義。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千百年來,世界各個的猶太人到聖城耶路撒冷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英格蘭的哈德良長城在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羅馬人建造了牆壁,以防止蘇格蘭的部落進入他們的殖民地區。哈德良長城建於公元2世紀初,它從愛爾蘭海延伸到北海,距英國北部73英里,是歐洲最長的牆壁。即使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可見,仍然吸引了大批遊客。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200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安全圍欄法案”,此法案主要是為了在美墨邊界建立一堵圍牆,以此來抑制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這是一條將近長達2000英里(約3218千米)的邊界圍牆,其大部分在沙漠地區。這並不是一條電圍牆,它也沒有任何陷阱或者報警系統。它只是由不易於攀爬的材料砌成,但是你如果藉助梯子的話便可輕鬆翻牆。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以色列的建國導致了巴勒斯坦人無家可歸。巴勒斯坦人表示,他們感覺自己像犯人一樣,修建隔離牆的決定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很多人將之視為另一座柏林牆。正如上面的圖片所示,一些地方的塗鴉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法國東北部與德國接壤,二戰爆發前法國十分擔心遭到納粹德國入侵,因而投入了過多的軍備資源來加強邊防建設,建成了造價昂貴的馬其諾防線。防線內部擁有許多精心建造的壕溝、電車軌道、守衛塔以及其他防禦工事,試圖以此抵禦強大的德國軍隊入侵。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在澳大利亞,並不是每一道隔離牆都是用於隔離人。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澳大利亞很孤立。那裡的環境也惡劣至極,因此,澳洲本土生物必須為了本種族的生存而與其他物種競爭。長話短說,在澳大利亞有很多物種可以將人置於死地。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巴比倫是巴比倫地區的首都。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亞莫西族的閃族部落首領蘇穆-阿巴姆在城市周圍築了一堵牆。最終,他的繼任者能夠完成這個結構。一個世紀後,他又拔下了巴比倫城牆的果實:他最知道的是利用這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中國最早的長城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但現存的長城為16世紀建成的明長城,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防禦工事,也是著名的歷史文明遺蹟。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