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總結:高考志願報考指南 必看

過來人總結:高考志願報考指南 必看

年少的我們都曾經被老師問過:“長大想做什麼?“當時的我們對職業瞭解有限,有的說:老師!答案相對多的便是:科學家!曾經小小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裡。立志科研、立國安邦是美好的事。多年之後,曾經的豪言壯語是否實現了呢?種子在時間的孕育下是否生根發芽?立國安邦是否還堅持自己的初心?

又到一年畢業季,又到一年報考時。關乎一個人的人生方向,面對決定一生的高考志願要如何選擇!自己該何去何從~

下面來分析一下專業形勢,要適合自己更要著眼未來

一、冷門專業正在被解凍

高考志願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地區,合適的院校,更要選擇合適的專業。近年來有一批冷門專業正在被解凍,如歷史學,生物學,環境學等,這些專業雖然對人類的發展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但其就業率低,學習起來又比較枯燥,因而很多學生不願意報考這樣的專業。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90後的尾巴們”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見解,特別是這一代人的父母,經歷了共和國精神與物質由匱乏到極大豐富,對幸福有了新的認識,對孩子們的“成功觀”也變的更加寬容與理解,更能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

種種原因,造成了這些冷門專業開始慢慢解凍,很多對這些人文科技感興趣的孩子開始選擇這些所謂的“冷門”專業。

二、過熱專業正在逐步降溫

對於這批正在解凍的冷門專業而言,還有一批專業正經歷著由過熱到冷的降溫轉變,如國貿專業,法學專業等。這些專業曾經輝煌一時,都是引得考生競相報考的“高大上”專業,它們有著與國際接軌的光鮮外衣,就業率也是非常高,比如教育部公佈的2013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顯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規模為8.5萬至9萬人,近幾年全國就業率區間為85%至90%,屬於就業率較高的專業。也正是由於這些專業的火熱,造成了各大院校紛紛開設此類專業,造成了這類人才的急速擴張,如1997年恢復法學教育時,全國只有3所大學設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1年,全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為292所,2005年增長到559所,如今全國已有610所高校開設法學專業,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每年法學畢業生達到10萬多人。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此類專業人才的膨脹造成了市場的飽和,未來就業率和工資水平很可能受影響,這些原因,也使得很大一部分考生將眼光投向了其他專業。

過來人總結:高考志願報考指南 必看

選擇關鍵:專業選擇要與工作掛鉤

無論是解凍的冷門專業還是降溫的熱門專業,對於考生而言,適合自己的才是的。那麼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呢?所謂適合自己的,即選擇的專業是與未來自己的工作相適合的。經常遇到有考生因為專業不符無法報自己心儀的職位而後悔當時報專業的任性與魯莽。

因此考生在專業選擇選擇上要加入對未來工作的思考,也就是說,在高考報考時,就要未雨綢繆,有意識地為未來的工作選擇打好基礎,從高考報名起,就要樹立正確的工作觀,正視自己的興趣不要無視自己內心的需求,高考分數應該是進入心目中理想大學的敲門磚,而不是作為攀比高等學府的競價牌。大學的本質功能是深入塑造全面完善,不是拿來裝點門面假皮囊。我們選擇大學的時候科學理性、多點合理規劃,做到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才能無悔這一生。

過來人總結:高考志願報考指南 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