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貿易戰略轉變的風向標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目前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作為2018年中國四大主場外交的收官之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具有不同於一般性展會的政策宣示意義,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為加深對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重大意義的認識,本網記者專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蓓文。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貿易戰略轉變的風向標

趙蓓文認為,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有利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博覽會為平臺,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會,能夠彰顯中國以投資帶動貿易,實施進出口貿易平衡戰略的決心。在辦展過程中,涉及各類參展品的進出口,恰恰也是展示中國通關速度、中國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機會。博覽會不僅會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也會推動全球範圍內、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的增長。“從廣交會到進出口博覽會,從單向到雙向,顯示了中國貿易戰略的轉變,體現了中國敢於承擔大國責任,實現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決心。”

趙蓓文表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有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興業態的展示,還有虹橋國際貿易論壇這樣高規格的國際貿易理論研討會。屆時來自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部長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全球知名跨國公司高管,將會聚上海為全球經濟出謀劃策。這不僅會使本次博覽會具有世界意義,也為中國向世界闡釋雙向開放理念,倡導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機制提供舞臺。

看待中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意義,還要結合中國近來擴大對外開放的一系列重大舉措進行觀察。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六個穩”要求,其中兩個與對外開放有關,強調要“穩外貿”“穩外資”。趙蓓文分析,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外部壓力對中國對外貿易、國際投資、貨幣金融和整體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都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貿易、投資、金融之間存在相當緊密的聯繫,匯率有可能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環節。所以,要加強國際經濟協調,穩定匯率,通過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以投資帶動貿易,實施進出口平衡戰略;同時還要實施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雙向投資的協同戰略。

趙蓓文表示,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更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貿易競爭力,逐步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要注重對東道國投資環境、政策的勘察,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引進外資要更加註重“質量”;同時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制定中爭取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