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力爭2020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加快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建設,力爭2020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為避免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成都市正在編制《成都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18—2035年)》《成都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專項規劃》和《成都市餐廚廢棄物處置設施專項規劃(2016—2035)》等……7月24日,成都市城管委主任王宏斌和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汪小琦做客《新天府會客廳》,點評成都近年來城市環境發生的變化和城市管理面臨的挑戰,同時披露成都正在編制一批環境衛生設施方面的規劃,建設成都長安靜脈產業園。

成都力爭2020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關注1:垃圾處理能力不足 正加快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建設 近年來,成都市生活垃圾量增長迅速。據瞭解,2017年我市日均生活垃圾產量約為1.65萬噸,人均量達到1.04公斤,只需要1年時間就能填滿1個興隆湖。市城管委主任王宏斌介紹,當前,我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是不足的,雖然目前我市已投運3座環保發電廠和8座衛生填埋場,總共日處理能力為1.2萬噸左右,但實際日處理量達到1.65萬噸,焚燒處置率僅為40%,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已日益凸顯,衛生填埋場承擔了生活垃圾處置的兜底任務,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

王宏斌進一步分析,從近五年的情況來看,2012年至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從1417.8萬人增長至1600多萬人,日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已從1.03萬噸增長到1.65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9.8%。同時,高負荷的運轉,導致現有環衛設施日常運行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設施破舊、建設標準不高、管理標準操作性不強、鄰避現象突出等等。他表示,按照這樣的生活垃圾增速和設施運行管理現狀,無力承載未來的處置需求,再加上填埋場庫容在近幾年內將陸續達到極限,為避免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規劃建設新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迫在眉睫。王宏斌透露,我市正在加緊編制《成都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18—2035年)》,加快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建設,力爭2020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

談到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的具體思路,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汪小琦認為,目前,設施規劃建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公共廁所等環衛設施規劃建設滯後;傳統的環衛設施較少關注外觀形態、周邊環境和鄰利功能,導致選址和建設困難,阻力極大;建設業主和投資主體積極性不高。”他建議,增強規劃實施的強制性,垃圾收集站、轉運站、公共廁所等這類環衛設施一定要前瞻佈局,最好是以附屬式建築的形式納入公建配套,也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設置。

關注2:建築垃圾 五城區外區(市)縣必須建設建築垃圾消納場 城市發展,舊城改造、地鐵施工、城市道路改造提升等市政工程的加快推進,也必然導致建築垃圾產量的快速增長。王宏斌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年產建築垃圾約5000萬立方米,五城區和高新區建築垃圾產生量超過2500萬立方米。如此大量的建築垃圾若不能實現資源化利用,將給城市建設和發展帶來很大危害。王宏斌表示,今年內,除五城區外的區(市)縣必須建設1至2個臨時性的建築垃圾消納場,各區(市)縣政府正在開展建築垃圾消納場規劃選址和建設工作。下一步,市城管委將加快推進《成都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和示範項目建設工作,著力提升我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

汪小琦對此深表認同,“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不僅能夠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建設資金和資源。”他說,規劃建設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可以實現由傳統的“建築原料—建築物—建築垃圾”向“建築原料—建築物—建築垃圾—再生建材”循環模式的轉變。

關注3:餐廚垃圾 成都已建成2座市級餐廚垃圾處置項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重視,餐廚垃圾處理因此也越來越受關注。王宏斌介紹,目前我市已建成的市級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共2座,設計總處理規模為500噸/日,服務區域為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及五城區。他透露,目前,市城管委正在編制《成都市餐廚廢棄物處置設施專項規劃(2016—2035)》,擬對全市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進行統籌規劃,並將規劃成果融入環衛設施專項規劃中。

汪小琦介紹,成都市目前建成的2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均是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為方向,以一期項目為例,其資源化產品是有機源土壤調理劑、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重金屬鈍化劑等高科技生化腐植酸系列產品,可部分替代化學肥料,並起到改良與修復土壤、鈍化重金屬、防治農業面源汙染、保護水土氣環境等作用。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在蒲江、雙流、新津、大邑、眉山、彭州、綿陽、西昌等地農業生產中得到應用。2017年4月,成都將餐廚垃圾資源化產品用於耕地質量提升的模式,還榮獲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

關注4:靜脈產業 成都長安靜脈產業園計劃到2035年建成 在《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中提到高標準規劃建設成都長安靜脈產業園。王宏斌說,市城管委正在全力推進成都長安靜脈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成都市長安靜脈產業園的總體建設目標是國內領先的生態型靜脈產業園、國內一流的創新型高新技術園、知行合一的開放型環保宣教園、共融共生的景觀型文化體驗園。在規劃理念上,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為指導,以生態化、協同化、創新化、市場化為導向,建立固廢智能管理、循環經濟合作、環保宣教交流三大平臺和固廢協同處置、再生資源示範、綠色發展創新、技術研發轉化、生態文化體驗五大基地。在建設實施上,將採取分步驟建設方式,逐步完善靜脈產業園各類處置設施、配套設施和“山水林湖草”生態系統,計劃到2035年,建設成集“生態修復、固廢處置、生態環保、智慧管理、科技創新”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綠色園區,為完善城市固廢無害化處理體系、增強城市環境承載能力、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本報記者 李霞

新聞小貼士 何為靜脈產業? 汪小琦介紹,靜脈產業即資源再生利用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

靜脈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的兩個過程。這個過程如同人體血液循環中的靜脈一樣,將含有廢物的血液導流回心、變廢為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